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存在问题及创新机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思考
The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Mode for Normal Students—Think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Develop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ASS.2020.95095, PDF, HTML, XML, 下载: 627  浏览: 1,05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兆芬: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关键词: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现机制Normal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Mod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mplementation Mechanism
摘要: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是实现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化的重要环节。立足目前全程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战线过长而拘于形式;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高度模式化而灵活不足;顶岗实习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多边关系协调不力而问题重重等突出的实际问题,提出以师范生教育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理论提升;以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的立体传帮带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发展;以政府、高校、地方一体化统筹安排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能力等创新机制,是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关键着力点。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eaching skills for norma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from students to teachers. Based on the prominent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current whole process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mode is limited in form due to the long battle line; the micro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mode is not flexible due to the high degree of modularization; the post practice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mode has many problems due to the poor coordination of multilateral relations, and so 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the teaching skill theory of normal students with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structural system reform of normal students as the core. It is the key point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basic education reform.
文章引用:陈兆芬.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存在问题及创新机制——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思考[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5): 651-65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5095

1.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源头和风向标 [1],师范生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生力军的主要来源,其教学技能不仅是师范生未来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家所应具备的核心技能和素养,也是积极促进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贯彻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聚焦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的创新研究,立足于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新要求,研究探讨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寻贯彻和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关键着力点,这对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相结合的高校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以及促进综合性与个性化结合的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实践育人是高等学校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贯彻实践育人的显著标识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鲜明特点,许多高校尤其师范类高校紧紧围绕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优秀教师目标 [2],着力把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探索和创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重要抓手,经过多年努力逐渐形成了全程教学技能实训、微格教学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技能实训等三种模式,这一方面拓展了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师范生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但伴随着各类高校师范生实训工作的全面铺开,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2.1. 全程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战线过长而拘于形式

所谓全程教学技能实训模式是以培训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调研、教学案例、教学模拟等内容在内的为期大学四年的教育实习综合体,具体来讲,该模式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载体,将教学技能培训内容分重点地安排到师范生大学四年全程之中,新生第一学年注重师范教学理论、教法、教态等基本技能培训,第二学年重点训练师范生教学课件设计技能和教师职业素质技能,第三学年针对师范生说课、备课和上课等综合技能重点训练,最后一学年进行师范生教学实战能力训练,总体上看这一模式可以使师范生利用四年时间完成专业化、全程化和差异化实训 [3],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但毋容置疑的是,教学技能监督和评价也是师范生教育重要环节,关系着师范类院校向中小学教育一线输送教师的质量问题。表面上看四年全程培训从基本技能、职业素质、综合技和实战能力,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符合师范生培养基本要求,但技能培训工作监督和评价如何体现?显然把监督和评价工作放进漫长四学年进程之中,会因战线过长,或人力、财力、物力不足等原因而使教学技能培训工作监督和评价拘于形式,最终可能导致培训工作陷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僵局。

2.2. 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高度模式化而灵活不足

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模式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师范生及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新型反思型教学活动,一般来说,它主要依赖于录音和录像等先进设备,将师范生课堂教学活动完整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评议人、指导教师和实录人分别从不同角色观看录像和分析总结教学课堂活动和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技能缺点和不足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这一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技能培训模式而言,具有教学题目微型,记录过程声像,技能动作规范,教学评价实时等鲜明特点。同时,它在帮助师范生提升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驾驭教材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作用。但是,随着研究和培训工作的展开,微格教学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在实际课堂教学应用中产生了困难 [4]。众所周知,实际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所掌握教学技能、技巧,而且也需要教师理解各种教学技能的实际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能够实时根据课堂实际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然而微格教学技能实训是通过一定程序,将基本教学行为规范化,经过多次反馈强化,逐渐把它们固定下来,变成师范生的具体行为方式,显然这种高度模式化的培训模式,对训练师范生教态等具有可见行为的教学技能是最为有效的,而对实际课堂教学等需要思维积极参与的不可见教学技能效果就不那么显著。

2.3. 顶岗实习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因多边关系协调不力而问题重重

顶岗实习教学技能实训模式是一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政府政策指导下,高等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小学根据师资供需情况预测用人数量和教学岗位,在实习方案、实习内容、实行形式和考察方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基础上,签订学生实习合同,并通过双方共同对师范生全方位、全过程地管理监督指导的一种新型实训模式,这一实训模式不仅拓展了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实习功能与空间,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师范生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 [5],而且师范生通过实际教学体验、反思与感悟,巩固、深化和拓展了其在专业教育中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其职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实训模式推行以来,因囿于师范院校、地方政府、 支教指导教师、受援学校等多边关系沟通和协调不力,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师范院校在顶岗实习支教方面受管理体制影响,缺少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联系的主动性,而地方政府也没有形成相应政策和制度用于保障和引导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制度缺失和沟通协调的被动,出现了实习支教学生与校内知识获取和技能训练脱节、师范生支教信息反馈滞后、疏于实习学生管理以及支教学校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等问题,进而导致顶岗实习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实效性大打折扣。

3.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创新的实现机制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实习观摩、体悟反思,不断地统整自身认知与外在行为进而逐步建构优秀教学技能,更需要师范生所属高校聚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当前人才培养的关键着力点。因此立足于师范生教育和实训模式的实际,把实训内容和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确保“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所蕴涵的三大主线——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价值和意义落到实处 [6],这是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在理论、策略和实践层面亟待创新的一个关键。具体说来:

3.1. 在理论层面,即夯实核心素养主线之一文化基础,以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改革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理论提升的实现机制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开启的新一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改革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理论提升的关键。师范生毕业后从事着培养人才工作,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使命,新教改理念要求他们除了具备丰富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之外,还必须拥有深厚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为此,将“核心素养”主线之一——文化基础(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置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改革之中是贯彻新教改核心素养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与设置的关键DNA [7],明确界定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运作以及学习评价监督等各个层面所应该学习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并透过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加以实践,从而为有系统地培养符合未来社会所需教育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方面,除了不断增加教学类课程的课时比重、拓宽教学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门类之外,核心素养主线的架构与内涵,在教育和课程改革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以透过教改课程政策,依据核心素养研订各领域课程规划设计、实施、评价体系或纲要,用以提供学校教学活动所需的具体规范性引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2. 在策略层面,即促进核心素养主线之二自主发展,以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的“立体传帮带”策略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发展的实现机制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不仅要依靠高校培养,更需要师范生的自主发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将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作为核心素养主线之一,其主旨就是引导学校教育通过挖掘学生自主发展潜能,唤醒学生对生命和生活质量渴望,培育学生形成兼顾个人与社会所需的一般生活及社会各种情境领域必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这不仅是以素养取向的教师教育和教师技能发展取代以往单向灌输式取向教学进路的重大变革,也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创新的新挑战。因此建议师范类高校尝试形成以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的新老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立体传帮带体系”,这是在整合学校、学生资源,增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发展意识上的一种实践创新。具体说来,该体系要求从一些有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研究生(学科教学在职研究生大多是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在编教师或代课教师,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和高年级参加教学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这些都是经过校内外专任指导老师精心培养和打造出来的优秀师范生)中选拔一批志愿者担任师范生自主训练的指导教师,他们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的教学技能技巧,通过定期组织个人自主训练和小组集体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就低年级师范生的教学语言、板书、教学体态、课堂讲课能力等方面展开定期培训,这一训练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志愿者依据不同师范生兴趣与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低年级师范生与在职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进而大大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主体性和实效性。

3.3. 在实践层面,即增强核心素养主线之三社会参与,以政府、高校、地方一体化统筹安排为核心构建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机制

师范生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发展,是持续发展到终其一生的学习历程 [6]。换言之,核心素养是可以后天习得,可透过各级教育阶段的“长期培育”的教学实践触动引发,基于此,构建以政府、高校、地方一体化统筹安排为核心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培养联动机制,是促成师范生社会参与主体能动性提升的必要一环。所以政府、高校、地方作为师范生技能培养共同体,必须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做一体化统筹安排。首先,政府要发挥在政策指导、资源调配、经费筹措、质量评估、保障安全等方面协调和导向作用,切实配合高校和地方将师范生技能培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高校要在政府和地方支持和配合下,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着力在师范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度建设、实习模式、支援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奠定基础。第三,地方要发挥其对基础教育所需师资及发展等情况相对比较直接全面的优势,可以将信息迅速传递给政府和高校,便于政府和高校能够从基础教育实际出发制定能够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从而真正使高校和政府服务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4. 结语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远变革,特别是新一轮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的基础教育改革启动,综合改革和深化发展必然需要与之配套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因此,肩负着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有效师资培养与供应的师范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挖掘核心素养理念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的应用价值,努力寻找更适合、更有效地培养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和策略,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等师范院校实习的实践模式,满足教育实践对师资新需要、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基金项目

聊城大学2019年度本科教学改革培育项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省属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创新研究(G201920z)。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核心素养”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时代的内涵[J]. 教师教育论坛, 2017(10): 13.
[2] 邹绍清.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研究——基于师范生教学技能要素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 62-68.
[3] 肖仕琼. 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1): 66-68.
[4] 郭友. 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探讨[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1): 39-43.
[5] 吕京.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问题及实现机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0(6): 90-91.
[6] 蔡清田. 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8(1): 42-54.
[7] 黄光雄, 蔡清田. 核心素养: 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