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探究——基于重庆地区高校调研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rxist Theory—Based on a Survey of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DOI: 10.12677/ASS.2020.95094, PDF, HTML, XML, 下载: 557  浏览: 1,02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庞永红, 卢雅丽, 程大伟: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能力研究生重庆地区高校Marxist Theory Practical Ability Postgraduates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摘要: 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党政宣传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对重庆地区高校的调查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普遍认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活动经验,但在科研实践能力不足、教学实践缺乏规范、党政宣传能力欠缺以及社会实践范围狭窄等方面存在困境。完善科研指导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规划,将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规范化和专业化,重视党政宣传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活动路径等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着力点。
Abstract: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rxist theory.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rxist theory mainly includes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abili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ability, party and government propaganda practice ability and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Marxist theory generally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ve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lac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bility, lack of norms in teaching practice, lack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propaganda ability and narrow scope of social practice. Improving the guidance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training plan of practical ability, standardizing and professionaliz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arty and government propaganda, and innovating the path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are the key points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rxist theory.
文章引用:庞永红, 卢雅丽, 程大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探究——基于重庆地区高校调研[J].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5): 641-65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0.95094

1. 引言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创新创业社会热潮的兴起,实践能力更加成为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在对实践能力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教育、医学、计算机、建筑和外语等应用型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讨不多。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参考,致力于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困境和培养路径。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内涵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界定

对于“实践能力”的界定,目前学界对其尚未达成一致。学者们主要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种视角进行解析。较为典型的是,在教育学中,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1]。“这一定义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践能力是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所需要的素质条件,突破了以往仅从心理角度分析能力的范式” [2]。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或技能是实践的基础,实践能力则是对知识或技能的灵活运用” [3]。这一定义特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的来说,尽管对实践能力具体定义的理解有所差异,但研究者达到共识的是,实践能力区别于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教育部2005年调整增设的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与党的建设等相关学科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要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和理论功底,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现实问题,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党政宣传等实际工作。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进行马克思主义专业相关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党政宣传以及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其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区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特点在于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从事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相关的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尤其党政宣传实践能力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实践能力的特点。与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相比较,虽然学科领域相同,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要大于本科生。尤其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通常学校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求比本科生的高,参与科研的机会和动力也比本科生多。而且在教学实践能力上,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围比本科生大,除了中小学政治课,还可讲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人数要大大多于博士学位研究生,而且博士研究生更偏向科研实践能力,而非综合性的多方面实践能力。因此本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结构

依据与学科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分为专业实践能力和一般社会实践能力这两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专项技能,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党政宣传能力三方面。科研实践能力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资料收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等,通过主持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学术调研等活动体现。教学实践能力是指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具体包括学科专业素养、教师道德素养、教学管理能力等,通过进行教育实习、参与助教工作、担任高校或中小学授课教师等体现。党政宣传能力是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时政宣讲、价值观宣传和公文写作等,通过参与党政宣传实践活动的类型以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等体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一般实践能力,是指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外的一般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它可能不针对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却是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所必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和技能,比如认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通过从事学生干部、企业实习、自主创业等工作体现。其中,专业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是将其内在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外化为处理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一般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发挥和提高。而且,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高校、中小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也正与之相契合。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了更客观的反映现实,我们以重庆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对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2018年秋季学期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实践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共设计选题25项,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旨在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和困境。

3.1. 科研意识较强,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意识是指科学研究者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的内在意愿和主动性。在对重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内在科研意识普遍较强,超过三分之二(73.91%)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认可和重视科研实践能力,但他们科研能力的外在表现却不容乐观,在主持课题、参加学术会议、参与学术调研以及发表论文尤其是高水平论文等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

具体而言:1) 主持过研究课题的人数较少,仅有20.57%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持过研究课题,而且这些课题来源大多是学院内自设项目,来自校级、省市级、全国级别项目的很少;2) 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生从未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如“图1”) 21.99%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论文,19.86%的以第一作者发表过2篇及以上论文;同时,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人数也不多,(如“图2”)仅有2.13%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CSSCI及以上的高水平论文,0.71%的以第一作者发表过2篇及以上CSSCI及以上的高水平论文。3) 以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的人数相对不多,超过一半(51.77%)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没有以学术论文参加过学术会议的经历。4) 参加学术调研的情况不容乐观,超过三分之二(73.76%)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没有参加过学术调研。综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自身较为重视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为明确的职业取向,体现出与本科生学习不同的科研特性,但是科研实践能力仍需提高,在发表科研论文、主持课题、参加学术调研、以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较为欠缺。

Figure 1.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xist theory

图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

Figure 2. Number of high-level papers such as CSSCI publish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xist theory

图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发表CSSCI等高水平论文的数量

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客观上科研论文发表方面的“僧多粥少”,在学术期刊上——尤其是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难度普遍较大。根据近几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目前CSSCI来源期刊(不包括扩展版,简称C刊)仅有五百余种,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的期刊只有21种,核心期刊总量以及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整体偏少。而且,大部分高校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的期刊论文才能毕业,高校教师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等均需发表论文,高水平论文发表竞争激烈、供不应求,硕士生发文不占优势、难度也更大。其次,客观方面也与部分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有限有关。导师是研究生科研路上的直接指导者和重要引路人,导师的有效指导直接影响着研究生质量的提高。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工作普遍负担较重,除了自身的科研工作外,还要负责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教育教学、本学院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甚至一些党务培训等等工作,而目前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普遍缺编师生比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且有的研究生导师,还需指导多名学生,“生多师少”使得导师工作量更大,精力不及、对学生的指导时间相对有限在所难免。此外,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能够尽职尽责,用心指导学生,但也有个别导师对研究生疏于管理,如果学生自己再要求不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最后,从主观上看,最根本的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将内在的科研意识外化为科研行动。研究生个人是实践活动参与的主体,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自身。尽管认识到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学生却并未做出相应行动和努力,面对当前核心期刊“僧多粥少”和部分导师指导有限的困境,缺乏自我管理和主动性以及对科研的正确认识,也没有主动地向老师交流、表达科研意愿、请教科研方法等;还有的研究生存在畏难心理,并未踏实地进行学术训练,自主搜集科研信息、参加学术交流等。

3.2. 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规范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育市场化的发展等因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更多选择,超过一半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有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经历,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丰富,但教育教学实践欠缺规范,对于本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保证。

具体问题表现为:第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有待加强,调查中发现:接近三分之一(31.91%)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没有过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经历。第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类型中,三分之一(33.33%)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校外家教辅导,超过三分之一(36.46%)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过其他与本学科无关的教育教学(见“图3”)。第三,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时长方面,超过三分之一(36.46%)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的时长为1个月~3个月,接近五分之一(18.75%)的从事时长为1个月以下,接近四分之一(23.96%)的从事时长为6个月以上。第四,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动机方面,受经济报酬的影响比较大,67.71%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动机为获得经济报酬。因此,这些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欠缺规范的问题。一般来说,除了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会有强制性的和规范要求的教育实习外,学校对于其他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没有明确要求。有的学生出于获得经济报酬,花长时间进行家教兼职活动,甚至影响到了学业;还有学生虽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但是负责的是英语、语文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无关的学科,或者并非是在正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等等,这些很可能对于本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帮助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首先是研究生经济独立的观念较为强烈。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年龄要大一些,而且生活经历更为丰富,硕士研究生每年6000元的资助标准一般不能满足日常需求。而教育教学兼职时间自由,经济报酬相对较高,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其次,研究生的自我发展和实践观念存在偏差。部分研究生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容易急功近利,做事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较强,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报酬,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最后,有的学校或学院对于非师范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科研实践活动疏于管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师范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仅占一部分,而且大多属于专业硕士类别,但是从学生就业意愿和就业形势来看,从事教师类职业的非师范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硕士仍占很大比例,对于这些学生,部分学校或学院并未对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做出安排,也可能使得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真正培养缺乏认识,正规的教学实践机会也比较少。

Figure 3. Types of teaching practice conduct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xist theory

图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的类型

3.3. 注重就业能力培养,但对党政宣传能力缺乏重视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每个研究生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也不例外。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将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升就业竞争力。但在就业能力的培养中,他们往往更为侧重科研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反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中其他能力的培养,即党政宣传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首先,从事过党政宣传实践活动的人数较少,超过一半(52.48%,见图4)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没有过从事党政宣传实践活动的经历。第二,在党政宣传实践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方面,承担重要角色任务的人数相对较少,超过一半(53.73%)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党政活动志愿者的角色,担任时政宣讲人、党政活动组织者、党政新闻报道者、机关公文写作者等角色的人数不多。第三,从事党政宣传实践活动的动机方面,就业取向明显,超过三分之二(74.63%)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为以后的职业做准备,出于兴趣型和完成任务型的比例依次减少。很明显,

Figure 4. The practice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xist theory

图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参与党政宣传实践的情况

与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在党政宣传活动方面参与较少,并且程度不高,参加者承担的多为辅助型志愿者角色,担任主讲人、组织者等较为积极角色的比例较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研究生个人对其实践能力的理解存在偏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一门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并兼具较强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能力专业人才的学科,科研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党政宣传能力都是其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二是学校或学院对学生党政宣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学生从事的党政宣传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校或学院为主导进行组织的,往往是以从上到下的形式结合党支部建设进行,尽管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将党政宣传能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都以科研实践能力为导向,而在党政宣传能力培养方面却鲜有更为量化的标准,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也并不多。

3.4.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多样,但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有限

根据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类型相对丰富多样。从活动类型来看,包括学生干部活动、校内助管活动、“三下乡”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活动等多种类别;从活动内容来看,涉及社会调查、行政文秘、宣传策划、编辑出版、人力资源、市场销售以及财务金融等多个方面。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也存在着若干不足:一是部分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新意,有些实践活动往往重形式、轻内容。二是部分活动的有效实践时间偏短,缺少深入性。如有些创新创业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由于时间过短或行程仓促,研究生无法深入学习和锻炼,对最终的实践效果有所影响。三是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参与不均衡。(如“图5”)参与校内学生干部活动和助管活动的比例较多(超过55%),而诸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习活动的校外活动的比例很少(仅有13.89%),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Figure 5. Types of general practical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graduate students in Marxist theory

图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从事一般实践活动的类型

究其原因,首先是高校缺乏完整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高校是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主体,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培养体系没有将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思想上不重视,进而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 [6]。在此背景下,研究生往往因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新意和规划而疲于应付,并因实践基地偏少而更倾向于选择较方便的校内助管以及学生干部活动。其次是社会未给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社会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关注度以及支持度还不够,对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也缺乏相应的规划。正因如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多样,但其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却相对有限。

综上可见,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加强,高校教育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用人单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强调和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调查数据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普遍认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对四项具体实践能力中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科研实践能力 >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党政宣传实践能力 > 一般实践能力,这也反映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而且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动机方面,选择“为以后职业做准备”和“出于自身兴趣”的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活动上都是最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因此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仍普遍较弱,不论是专业实践能力还是一般社会实践能力都有欠缺,主要表现为科研实践能力不足、教学实践缺乏规范、党政宣传能力欠缺以及社会实践范围狭窄等四方面。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着力点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4.1. 完善科研指导和评价体系,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

首先,研究生个人要积极转变科研观念,提高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科研规划的自觉性。作为未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建理论宣传和研究的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当既要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科研实践观,又要在行动上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善于科研压力转化为科研动力,将科研意识外化为具体的科研行动;注意科研方法,增加学术交流;同时要增强科研自主性,善于将个人兴趣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动力。此外,注意增强科研自觉,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其次,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导师的有效指导。面对当前导师事务繁忙、指导研究生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应该改革完善导师制度,对导师进行减负,让导师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完善导师培训体系,增强导师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能力。让导师既有时间和精力、又有能力指导研究生。

最后,丰富期刊数量,完善科研实践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在当前期刊数量与论文发表需求比例失调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动期刊数量的扩充和丰富,将更多高质量的、优秀的期刊纳入核心期刊的范围,为研究生发表论文提供更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进一步完善科研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改变唯论文论的单一评价机制,将主持课题、参与学术调研、参加学术会议等内容也纳入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中。

4.2. 完善实践能力培养规划,将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规范化和专业化

首先,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规划。既然研究生从事实践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取向,故应尽可能地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做出完整规划。一方面,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交流会等形式,向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提供相应实践能力发展的指导;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擅长点与兴趣点,学校的培养计划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合学生的需求,就需要研究生本人具备自主意识,结合自身专业兴趣和潜质,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自觉制定适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规划。尤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呈现出较为明确的就业取向,更应着重进行培养规划,发展职业相关的专项技能,树立明确的实践实习目标,有阶段性和计划性地进行实践准备。

同时,规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就学校来说,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研究生的常规教育实习外,也要重视非师范类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尽可能地为这类有志于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实践信息或实践机会等资源。就研究生本人来说,更要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选择上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意判断哪些实践活动对真正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所帮助,不能因小失大,以免影响更为根本的学业和发展前途。

4.3. 重视党政宣传实践能力,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对党政宣传实践能力的重视和培养要从研究生个人和学校学院双层次进行。首先,研究生个人应从观念上重视党政宣传实践能力。党政宣传实践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尤其是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研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一样不容忽视。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来讲,不仅要正确认识其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更要认清党政宣传实践能力对于专业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党政宣传实践活动。

同时,学校或学院也要高度重视研究生党政宣传实践能力培养,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学院不仅要从观念上重视研究生党政宣传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在行动上进行落实,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党政宣传实践能力的培训,如十九大宣讲团培训,十九届四中全会宣讲团培训都可以把研究生纳入其中。应进一步量化研究生党政宣传实践能力考核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与考核制度,使之得到落实和实施。

4.4. 创新实践活动路径,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从整体上来说,应完善实践能力培养制度。高校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制定相应的实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同时,立足于本学科特点,以各类实践活动为基础,将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安排实地调研考察、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应当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实践能力考核在综合成绩考核中的比重,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激发研究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

具体而言,注重创新实践活动途径,协同建设实践活动基地。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应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特色,打破单一、同化的实践形式,探索多种类多层次的实践形式,譬如,1) 校内服务形式,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兼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兼职学校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党(团)务管理等;2) 社区服务形式,在社区教育、综合服务等相关岗位从事管理服务、教育教学等工作;3) 乡镇基层服务形式,兼职(任)乡镇(村)有关调查、群访、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社会考察、调研等基层实践;等等。同时,不只是学校,社会也应充分为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统,鼓励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专门基地,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长期化、持续性的平台。

基金项目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yjg183004);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示范团队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磊, 傅维利. 实践能力: 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 教育科学, 2005, 21(2): 1-5.
[2] 吴志华, 傅维利. 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9): 23-25.
[3] 李进才, 主编.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词语释义[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6: 126.
[4] 吴志华, 傅维利. 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9): 23-25.
[5] 教育部. 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0512/t20051223_82753.html, 2020-03-21.
[6] 陈大勇, 冯佳文, 裴光术, 等. 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9(6): 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