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与实践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a New Model of Talents Training for Garment Mass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ree-in-One Mechanism
DOI: 10.12677/CES.2019.76119, PDF, HTML, XML, 下载: 865  浏览: 1,84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沈 岳: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双轮驱动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模式Dual-Wheel Driven Three-in-One Mechanism Garment Talent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摘要: 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双轮驱动目标,建立宽口径、重能力、研究型的课程体系,构建全覆盖、多角度、多层面的教学平台,创设主体性、自主性、主导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实践,推进高校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实践证明,提出的培养新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dual-wheel driven goal of ability and quality as the guidance, a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wide-caliber, capability-focused and research-oriented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 teaching platform with full coverage,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ultiple level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reafter, a teaching model of subjectivity, autonomy and dominan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form a new three-in-one training model for talents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rough practice, this mode promotes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platform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roposed new training mode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文章引用:沈岳. 基于三位一体的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6): 705-71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19.76119

1. 引言

基于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1],以南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计划、校内外实践平台和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培养服装双创人才为目标,结合专业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探索双创型服装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本质 [2] [3],并就其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平台建设及运作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一套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对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反复的实践、验证和优化,在教学效果、学生能力、教师能力、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 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

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双轮驱动目标,建立宽口径、重能力、研究型的课程体系,构建全覆盖、多角度、多层面的教学平台,创设主体性、自主性、主导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建立宽口径、重能力、研究型课程体系

以培养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双创型服装人才为目标,根据我国服装产业需要,科学设置各个教学模块,围绕服装市场需求和研发方向,调整优化服装专业结构,构建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体系、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研究型的选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服装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1.1. 构建宽口径基础课程体系

加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思维能力、判别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分析和掌握服装工程领域复杂的原理和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 建设重能力专业课程体系

注重服装计算机绘画、结构设计、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立体裁剪、工业制板等技术类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1.3. 设立研究型选修课程体系

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研究型课程,使教师的科研成果成为研究型课程的主要来源,真正做到科研服务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专业前沿性的知识。通过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构建全覆盖、多角度、多层面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理念为指导 [4],以培养服装专业大学生基于双轮驱动的双创型能力为目的,有机整合校内、校外和研发中心三位一体服装教学平台,形成由校外实践基地、校内互动型教学实践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三个不同性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实训平台 [5]。

2.2.1. 完善校内服装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

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应转化为能力,使实验室建设与服装产业发展相匹配,增加服装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2.2.2. 规范和开拓服装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不断提高学生教学实习效率,优化服装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开拓不同服装企业类型的实习基地,改革教师实习的指导方法和方式。

2.2.3. 推动服装专业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和规范

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建设教师工作室,并制定工作室管理制度和考核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工作室。鼓励教师借助工作室和服装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共建研发中心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

2.2.4. 构建三位一体服装教学平台运作机制

以学校联合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服装实践活动,真正提高学生服装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使构建的三位一体服装实践平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研究的理念。

2.3. 创设主体性、自主性、主导性教学模式

融入服装产业前沿性内容,大力推动学生作为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开发网络资源,营造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自由的宽松教学环境,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导师式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学生服装专业水平、能力、素质。

2.3.1. 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在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混合式和组合式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重视讨论与交流,重视群体合作,重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注重个性化,加强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服装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3.2. 建立自主性教学资源库

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开发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进行网络教学,建立服装教学资源库,实现自主学习。

2.3.3. 建立导师制教学管理新模式

实施服装专业导师指导下的专业教育,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取一名专业导师,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专业知识和交流活动,发挥服装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专业水平、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3. 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解决问题

3.1. 解决双创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方法和途径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厚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服装专业人才,建立能力和素质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完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位一体的学生学习平台。通过改变传统教育,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活动由教学向学习的转变,实现传统“持续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的转变。教学活动真正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形成了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健康发展的新型服装专业教学体系和新模式。

3.2. 解决双创型服装实践平台建设和运作机制

以“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研究”为理念,构建双创型服装实践平台,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建设教师工作室,并制定工作室管理制度和考核目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工作室。鼓励教师借助工作室和服装企业开展科研活动,共建研发中心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发展。以研发中心为纽带,调节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实现校外、校内与研发中心多维服装专业教学平台的相互协作和互相促进。

3.3. 解决双创型服装教学模式实施方法和实施方案

建立导师制教学管理新模式,由导师协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大力鼓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开设研讨、互动、开发式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确立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教学设计观,研究设计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案,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为原则,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批判、讨论、辩驳,实现从传统“持续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的转变。

4. 三位一体服装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成效

该模式提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科院校的理工类专业都可以借鉴本方案,人才培养新模式已在南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中得到实践,推进了高校课程体系、实践平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升。

4.1. 教师队伍培养

构建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纸样和服装工业制版教学团队。选派教师参加结构设计、成衣工艺纸样和服装工业制版等课程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根据结构设计、成衣工艺纸样和服装工业制版等课程需要,派送教师到现代化服装企业和先进的科研所接受锻炼,提高他们实践教学能力,在实践中增进才干。

4.2. 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根据新工科培养要求,分析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实现能力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强化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了课程实施方案,编写了课程大纲、指导书、任务书,学生整体素质、创新能力和产业适应能力显著提高,并被兄弟院校借鉴。

4.3. 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基地建立

积极申请行业教学基地,获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建立校企教学平台,学校分别与江苏三荣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逸谷服装设计中心,与江苏云幅集团联合建立云幅服装工程技术中心,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联合建立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满足校企互动型综合实践教学条件,形成产教融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对实践课程教学非常满意,实践课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成效显著。

4.4. 教师教学与科研一体研究中心建设

2015年成立非遗舞蹈服饰研究中心,2018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专注于非遗舞蹈服饰研究的社会服务机构——南通市崇川区非遗舞蹈服饰研究中心。团队已走访调研南通地区18支传统舞蹈的保护单位和所有传承人,收集整理了所有非遗舞蹈资料,中心开展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青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

4.5. 教材与课程建设

出版并使用部委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童装结构制图》作为“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指定教材,“本科教学工程”全国服装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商品企划》作为“服装商品企划”课程的指定教材,在南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已连续使用5届,也被其它同类院校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服装CAD应用技术》在南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已连续使用4届,教学效果好,同时被兄弟院校作为指定教材使用。完善在线开放课程,《服装CAD》课程已完成了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女装结构设计》已完成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和试题库开发并已在教学中应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普遍表示课堂教学内容新颖、实践性强、教学方法很好,学习兴趣浓厚,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6.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近3年,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2019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和江苏赛区特等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苏赛区银奖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学科竞赛取得了历史突破。近五年,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就业率均为100%,用人单位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知识结构全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创新和动手能力强,有培养前途。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本校平均每年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5. 结语

通过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宽口径、重能力、研究型的课程体系,构建全覆盖、多角度、多层面的教学平台,创设主体性、自主性、主导性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基于双轮驱动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服装创新人才,为新时期学校“跟进式”教学理念成功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

“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BKJGLX017),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210002)。

参考文献

[1] 王秀芝. 基于学习产出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卓越服装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纺织服装教育, 2019, 34(1): 22-25.
[2] 黄晓杰. 应用技术型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纺织服装教育, 2018, 33(3): 249-251.
[3] 闫冰. 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多维培养模式分析[J]. 纺织教育, 2015, 30(6): 51-52.
[4] 杨念, 王家馨, 陈孟超. “学校-基地-企业”产教融通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 纺织服装教育, 2018, 33(2): 116-119.
[5] 李文敬, 李梅. 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 37(5): 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