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组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 by Pesticide Combination
DOI: 10.12677/HJAS.2019.911150, PDF, HTML, XML, 下载: 730  浏览: 2,872 
作者: 颜 兴, 陶 惠*, 王骐翰, 李方芳:贵州省威宁县植保植检站,贵州 毕节
关键词: 贵州威宁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组合防治效果Wein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Potato Late Blight Combination of Drugs Control Effect
摘要: 本文采用新复极差法(SSR)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具体为农业田间试验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单项资料(方差分析I)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3次药后7 d,在0.05和0.01水平上,处理A与处理B差异性显著,末次药后10 d,在0.05和0.01水平上,处理A与处理CK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w complex difference method (SSR)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st data. The specific data of the single-factor random block design (ANOVA I)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experi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is analyzed. Table 1 shows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A and treatment B at the 0.05 and 0.01 levels after 7 time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A and treatment CK at the 0.05 and 0.01 levels after the last dose.
文章引用:颜兴, 陶惠, 王骐翰, 李方芳. 农药组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研究[J]. 农业科学, 2019, 9(11): 1074-1078.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11150

1. 引言

贵州省威宁县是中国南方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这里的人们大多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其中一、二级种薯平均产量1950 kg/亩。近几年来,我县因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防治难度较大,造成减产10%~30%,为害严重地块造成绝收。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使威宁马铃薯产业能持续稳定地发展,能让农民增产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1]。特以“阿马士、高巧、银法利、安泰生、拿敌稳”等药剂组成不同的药剂组合,研究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如何,为今后威宁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素材 [2]。

2. 试验部分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为:大西洋原种。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供试药剂 [3]

240克/升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阿马士),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900克/升乙草胺乳油(禾耐斯),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22.4%螺虫乙脂悬浮剂(亩旺特),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600克/升吡虫啉种依剂(高巧),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0.136%赤•吲乙•芸苔(碧护),德国阿格莱环境有限公司提供;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市购,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市购,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市购,意大利世科姆。

3.2. 试验处理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4]:

处理A:药剂选用240 g/l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阿马士)、900 g/l乙草胺乳油、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25 g/L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22.4%螺虫乙脂悬浮剂(亩旺特);用药量,拌种:每100 kg种薯使用阿马士12 ml;喷雾:安泰生100 g/亩 + 敌杀死24 ml/亩 + 沃生60 ml/亩;拿敌稳10 g/亩 + 安泰生100 g/亩 + 沃生60 ml/亩;银法利100 ml + 亩旺特20 ml/亩 + 沃生100 ml/亩;银法利100 ml + 安泰生100 g/亩,拌种兑水5 kg;喷雾每组兑水45 kg。

处理B:药剂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用药量,拌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200kg) + 滑石粉(10 kg/200kg);喷雾: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 g/亩,兑水45 kg。

空白对照:清水,按每亩45 kg清水喷雾。

3.3. 试验面积

每个处理区面积140平方米,即0.21亩。

3.4. 施药方法

3.4.1. 使用方法

处理A:

播种前拌种:每100 kg种薯使用阿马士12 ml兑水5 kg均匀喷雾在马铃薯种薯上。第一次马铃薯齐苗后(3~5叶期)时用安泰生100 g/亩 + 敌杀死24 ml/亩 + 沃生60 ml/亩兑水45 kg喷雾;第二次在上次施药后7~10天用拿敌稳10 g/亩 + 安泰生100 g/亩 + 沃生60 ml/亩兑水45 kg喷雾;第三次发现中心病株后用银法利100 ml + 亩旺特20 ml/亩 + 沃生100 ml/亩兑水45 kg喷雾;第四次在开花后用银法利100 ml + 安泰生100 g/亩兑水45 kg喷雾;第五次在薯块膨大期用银法利100 ml + 安泰生100 g/亩兑水45 kg喷雾。

处理B:拌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 + 滑石粉(10 kg);田间喷雾时用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与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交替喷雾。喷雾时间与处理A同步进行。

3.4.2. 施药器械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WB-16H),容量15 L,喷雾压力0.2~0.4 Mpa。

3.4.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根据田间调查,2017年5月22日马铃薯齐苗,5月25日第1次喷雾,十天后喷雾第2次,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后,6月13日施第3次药,6月24日施第4次药,7月6日施第5次药,共施5次药。

3.4.4. 使用容量

每1 hm2按675 kg药液喷雾;

3.4.5. 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前未施其它农药防治病虫害。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5月25日,夜间小雨,白天晴,最高气温12.9℃,最低气温6℃,平均9.5℃。6月5日,夜间小雨,白天晴,最高气温23.9℃,最低气温12.1℃,平均18℃。6月13日,天气阴,最高气温16.8℃,最低气温13.3℃,平均15.9℃。6月24日,天气晴,最高气温25.4℃,最低气温15.6℃,平均19.6℃。7月6日,天气晴,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14.1℃,平均13.7℃。整个试验期间气温在6℃~23.9℃,有23个降雨日,为5月25、26、2日,6月4、5、8日,6月13、15、18、19、23、24、25、26、27、28、29、30,7月2、3、4、6日。

4.1.2. 环境条件

试验选择在威宁县双龙镇水潮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地处东径104˚07'67'',北纬26˚54'05.86'',海拔2150 m,年平均气温12℃,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上等,马铃薯连片种植,大西洋品种种植面积为300亩,试验面积2亩。

4.2. 调查时间、方法、次数及药效计算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共调查4次,第1次调查:齐苗后第5 d调查出苗情况;第2次调查:第1次药前进行基数调查;第3次调查:第4次施药前调查;第4次调查:第4次药后第10 d进行调查,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2.2. 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个处理区定10点,每点定10株,共查100株,按下列分级标准记录。

病情分级标准 [5]:

0级:全株叶片无病斑;

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

3级:全株1/4以下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个别小病斑;

5级:全株1/4~1/2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上部茎杆有典型病斑;

7级:全株1/2以上的叶片有病斑,或植株中下部茎杆上有较大病斑;

9级:全株叶片几乎都有病斑,或大部分叶片枯死,甚至茎部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 [ ( × ) / ( ) × 9 ] × 100

相对防效(%) = [1 − (药前空白CK的病情指数 × 药后防治区的病情指数)/(药后空白CK区的病情指数 × 药前防治区的病情指数] × 100%。

5. 测产验收

马铃薯成熟后,于9月25日对各处理区马铃薯产量进行测产。按照大、中、小薯块统计马铃薯个数及重量并计算各自所占比例。马铃薯块茎分级标准为:150 g以上为大薯,50~150 g为中薯,50 g以下为小薯。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商品薯指大、中薯,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 g的小薯。

6. 结果与分析

6.1. 结果

6.1.1. 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参试农药对马铃薯生长安全,试验方案药剂及常规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3次药后7 d调查,试验方案和常规药剂平均防效分别为63%、50%。末次药后10 d调查,试验方案和常规药剂平均防效分别为84.3%、68.7%。第2次药后7 d的试验方案和常规药剂平均效果在50%以上,而末次药后10 d,试验方案和常规药剂平均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从而说明采用以上几种药剂防治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供试药剂和常规药剂相比,参试药剂防治的效果比常规药剂防治效果高出18.5%,差异显著,(详见表1)。

Table 1. Bayer more potato demonstration and 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 field efficacy and yield increase test results

表1. 拜耳更多马铃薯示范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及增产提质试验结果表

注:同列数字后字母不同表差异显著性,大写字母为差异极显著(p < 0.01),小写字母为差异显著(p < 0.05)。

6.1.2. 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从马铃薯测产结果可知,试验方案药剂和常规药剂处理区商品薯重量、个数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区。马铃薯产量折合亩产分别为1556.3 kg、1136.6 kg,对照田块马铃薯产量折合亩产为816.7 kg。单产分别较对照田块增产739.6 kg、319 kg,增产率分别为90.6%、39.1%,表明试验方案药剂和常规药剂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有较好效果,试验方案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见表2)。

Table 2. Effect of each treatment on potato yield

表2. 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7.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区在试验期间未发生药害,表明试验方案药剂和常规药剂对供试作物马铃薯安全;试验方案药剂和常规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有较好效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任彬元, 杨普云, 赵中华, 等. 我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10): 27-31.
[2] 颜兴. 不同化学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研究试验报告[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8): 104.
[3] 杨普云, 赵中华, 梁俊敏.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4] 陈军, 雷家松.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筛选试验[J]. 长江蔬菜, 2011(3): 50-51.
[5] 许志刚. 普通植物病理学[M].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