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Truth Era
DOI: 10.12677/ASS.2019.811260, PDF, HTML, XML, 下载: 896  浏览: 4,296 
作者: 曹 爽: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Post-Truth Er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摘要: 在共享数据、云计算高速发展的时代,真相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一些谎话、流言蜚语经过人为包装,被发展成为一种类似于真理的话语,在网络上流传,而真相则不知所踪。这种现象的逐渐发展,似乎表明进入到“后真相时代”。后真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着何种意义的关系,如何避免“后真相”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怎样探讨应对这一问题的实践路径,这需要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用国家法律为保障,让大学生在安全、干净和透明的网络环境中获取有用信息,对积极有效地培养时代新人的当代大学生是必要的。
Abstrac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hared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he trut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lusive. Some lies and rumors are artificially packaged and developed into a kind of discourse similar to the truth, which is circulated on the Internet, while the truth is nowhere to be found.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is phenomenon seems to indicate a “post-truth era”.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uth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avoi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post-trut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wa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need to be guided by our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tected by national law. Then college students can acquire useful information in a safe, clean and transpa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which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f new era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文章引用:曹爽. 后真相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1): 1910-191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11260

1. 引言

当用“后真相”时代表征高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化时,自然使“后真相”与真相、真相与假相等关系问题,以时代性特点鲜明呈现。当然,也自然使“后真相”造成的“相”对人形成的“像”有了认知、判断上的漠视、模糊。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这种认知世界上的模糊会直接影响其价值观、人生观,为此探索“后真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联,揭示“后真相”带来的真相之相的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实践思路是本文努力的方向。

2. “后真相”时代及成因

“后真相时代”,化繁为简成为概念使可分为后、真相及其时代来加以澄明和梳理。我们所自认为的真相,永远是经过一定的政治手段或者经济手段经过结构和程序上的重新调整和勾画被主观性表现出来的,真相之相对我们来说总是触不可及的。当然,人既是时代的指挥家,又是时代中的表演者,这就决定了他不会被认识论上的藩篱所禁锢住,正如囚徒困境中的带着锁链的人渴求光明一样,这个指挥家和表演者同样也会去探求真相。这个趋向于真相的过程之中,也就是一旦我们走出自我意识的圈子,面对我们以为的赤裸裸的真实世界时,一定需要某种助力,正是这种助力支撑着我们继续前行。在中世纪神学盛行期间,所有的真理、真相掌握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手中,一件事情,如果上帝能够证明它是真的,那么就不会有人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但是,随着现代哲学的诞生,现代性启蒙的祛魅使得中世纪的无所不能的上帝败无可败、跌落了神坛、最终消失得毫无踪影。进入现代和现代科学以来,真理的保障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理性推理、另一个是基于事实数据进行的推理。其一,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一个地球的阿基米德的支点理论,以及笛卡尔的我能够存在是因为我会思考的理念出发来演绎哲学体系的哲学话语,都是从一个原点出发来解释问题,从而建构出关于这个世界的学说,这正是理性推理的生命力所在。其二,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促进了基于实验数据而推理的方式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使用。对于集合数据进行归纳性的分析和综合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推理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良好互动。这样,基于实验数据的推理的发生发展条件得到了充分满足。比起带有主观性的演绎推理来讲,可以更好地还原现实世界的真相。随着英国脱欧和特朗普的当选,“后真相”变成年度热词,英国脱欧以及特朗普的当选都是与他们的预测和调查相反的。西方主流媒体以及高校调研机构对于他们在选举前做出的种种预设与调研全都与事实背道而驰而感到疑窦丛生,他们是严格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最大程度上遵循了学科性的规定和最客观的数据,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谬之千里。“原先只在哲学圈子里流行的词汇‘后真相(post-truth)’,一跃成为自 2016 年11月以来各大媒体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随后《牛津词典》公布的2016 年年度英语词汇,也正是‘后真相’” [1]。

后真相现象之所以形成主要有新闻媒体的异化、大学生自身的新特性等原因。首先,新闻媒体的异化。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是有效的监督手段,被称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以外的第四种权力,对前三种权力达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以维护社会各机构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因此媒体报道要保证真实性,客观性。然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高度发展,媒体就被异化,无数资本权力金钱纷至沓来,干预媒体的选择性,社交媒体逐渐以吸引法则为基础,而放弃真实要求,丧失了自身独立性,导致“后真相”现象频出。如“标题党”对人们视线的捕捉,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一系列新闻都带有“后真相”的典型特点,更有甚者,某些网站为了创造流量点击率,不择手段,凭空捏造事实。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难以辨别其中真假,或者从本心就不愿意去面对,从而沉溺于虚构并于其中发泄自我情绪,以获得自身的虚假满足。其次,大学生自身具有的新的特性。一方面,网络的不确定机制导致认知失调,个体信任异化,自我认同的基础被消解,个人主体产生孤独之感。为了克服这种感觉带来的焦虑情绪,主体心理就会产生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人们会选择与大家保持一致,盲目从众。与此同时,他们会对获得最大利益的人保持刻板印象,将自己的挫折和失败归于外部原因,这种认知上的失调会造成自我辩护和调节。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是接受新鲜事物及事件速度较快的群体,他们表现欲望强烈,个体性突出,自视为引领社会思潮的弄潮儿。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上,更是乐于分享一些网络信息。可是由于大学生年纪青,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完备,所以,“后真相”现象在这个群体之上逐渐发芽生长。

3. “后真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要使人们能够在“后真相”时代中探真、求真及存真,就需要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是这个社会中产生的年轻群体和新生力量,也是建构这个社会的主体力量。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对建构这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在积极主动中融入这个社会,他们努力的在这个社会上发声。在这个自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社会,很多年轻人都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来表达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他们一次一次的讨论、分享与评论不仅表现出了他们的情感倾向,而且表达出来自己的价值判断,竭尽全力探求真相。

首先,“后真相”时代使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焕发了新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旧貌换新颜。权威式管理、民主式管理以及放任式管理这三种基本模式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权威式管理的优势是所有决策均由上级管理部门或者领导做出下级按照指示服务上级,具有效率。但是一个人的判断难免出错,所以容易思政工作容易走近误区。民主式的管理要求民主表决,这样虽说充分吸收了民意,但是容易缺乏效率。放任式管理执行人员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上层人员的管理严重缺位。进入到后真相时代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管理模式逐渐探索成为一种“党领导下的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既能够体现出坚定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又能聚齐前三种模式所独有的优越性。在这样的互动有效的模式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力量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统一起来,协调一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有力的进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更加全方位和立体的。经过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出来的大学生也更为是心中有党、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逐渐在接受教育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共产主义的宏大信念。以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侧重于理论教育法,不学不会、不教不知,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教育,才能内化为自身意识。现在,理论教育依然是主要的教育模式,但是在进入后真相时代之后,更多的运用了榜样示范法,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物的示范,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知,自觉向优秀典型靠拢。例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优秀道德模范这些节目,都给予大学生一定的道德力量。使他们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补足自己的道德短板,抓住自己落实之处。另外还有一些启发式教学,案例模式教育,都更多的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培养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的思维意识得到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其次,“后真相”时代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挑战。“坏的主观性”使大学生思想自由散漫,放飞自我。“坏的主观性”根植于黑格尔的“主观性无限制扩张”,意思是主观性凭借坏的无限性来达到扩张的目的,扩张到不受实体能力所限制之时,它就能轻松取代实体客观性,这就意味着主观主义发展到了极致。正如黑格尔在谈论公共舆论这个词所说的那样,公共舆论虽然汇聚了人民的意见与诉求但表达方式却是“无机与散乱的”,“在这个内在的真理进入意识并表现为一般命而达到观念的同时……一切偶然性的意见,它无知和曲解,以及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也都出现了” [2] 当这种实在性的东西在公众舆论的喧嚣中土崩瓦解时,实体的存在域就为“坏的主观性”所占领,以至于到最后完全成为了各种主观主义的集会,从而使真相逐渐褪色,甚至黯淡无光的这种“后真相”。正像吴晓明教授所说的那样,“后真相”其实是“无限制的主观性——‘坏的主观性’之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3] 当代大学生都不是孤立的一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会自觉不自觉的受到这种“坏的主观性”的消极影响,在面对网络上的事件时往往主观主义占了上风,在关注评论事件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带入自身的情感。

最后,在“后真相”时代里容易形成一种极端认知。在一个社会中,大家对某件事情存在着多元认知,因为人生而有差异,所以这是正确的。但是自从进入网络社会以来,网络一开始就呈现着快消费的特质,网民飞速浏览着各种琳琅满目的信息,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偏激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观点所捕获。这样没有自己思考的后果就是,大学生的意识会被某个社会群体的集体情绪所牵制,会不管真相到底是什么,而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而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代表着大学生对这件事存在着极端思维,这种极端思维取代了多元认知,大学生在网上浏览到的诸多观点会逐渐影响到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评价,往往不至于评价,可能会采取一定的现实活动,最后导致比较恶劣的社会效果。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使他们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也更加容易让他们找到志同道合,有相似灵魂的人,可以让他们更多的关注与自己相似的观点,与自己契合度高的评论,如果在这个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倾向于某个观点,那么他们就会竭尽所能的来提供论据来支持这个观点。在这种情形下,每个人都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与辨别力。这种话语表达消解了自身的内在差异而流于语言表达形式的一致,最后形成了比较极化的现象。

4. “后真相”时代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来引领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当今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尚未形成细致的轮廓,更加没有形成完整清晰准确的认识,再加上大学生一直处在学校这个单纯透明的环境中,社会经历很薄弱,就更加容易受到“后真相”时代虚假网络话语、不良网上话语的困扰、诱导与浸染。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在这个关键时刻系好人生中的第一个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工程,表征了中华民族的崭新精神面貌与核心发展理念,是党和国家在国家、社会、个体有机统一的层面上为时代新人确立的民族精神、社会规范与生活伦理,是时代新人校准自身理念信念、本领技能、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尺。”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这种思想为引导,让大学生们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信念,用这种信念在内与自身的错误思想导向做斗争,对外能够在社会发生错误的舆论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且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改变其话语表达方式,能让其更好地为思政课堂的大学生们所接受。目前,00后都已经步入大学校园,他们是与互联网相伴而生的,他们的基因中就带有互联网的特点。他们的性格语言都伴随着鲜明的互联网特征,要让这一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能够听,听得懂,有兴趣是首先需要做的。

其次,以法律为保障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目前,网络平台一跃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根据地,透明性、普遍化、流动性高是其主要的特点。这种透明性和公开化可能使掩盖在事件下的所有迷雾和不堪都被一层一层的被揭开。而揭开之后的某些环节和缺陷更加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难以规避的,在这种极为紧迫的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5] 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赋予了网络空间极大的自主性,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人们想要快速获取信息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技术特征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提供浏览速度和信息获取的方便,另一方面又给人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我们最为迫切的就是要针对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网络环境开展净化运动。我们要增强一种意识,那就是网络空间也是在法律规则之下的,也是需要法律维持其基本运转的,没有法律的盲点区。言论自由是在法律的范围之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们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和原则。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及时将正在发生着的,最具关注点的信息进行主动推送,从而抢占舆论发展的主阵地。目前,各个高校都相继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高校可以通过这些措施来有选择的对权威媒体信息的解读进行转载与发表,针对于此,指导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同学们来发现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降低后真相带来的负面引导。

最后,培养具有理性、能独立、会思考的大学生。现在许多学生们在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新东西,不加思考就持着完全接受的态度,这样往往能成为网络思想的附庸,失去了主人翁精神和意识品质。在这个阶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避免出现错误的批判行为,即在意见相左的情况下,不要出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断绝一切反对声音。在情感上,不要非爱即恨的极端发泄,而是要完整地了解整个事件,对于问题所处的情境进行分析,辨识某些假的社会舆论操纵语言,深入地分析每个事件内部发展的重要成因,才可以得出评论意见。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内因决定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灵魂就在于大学生自身。要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面对“后真相”时代下出现的诸多问题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吸收其中积极合理的成分,批判其中消极的成分。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开放性的思维。引导接纳多元信息。“后真相”时代,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使得大家对信息的获得变得方便又迅速,但与此同时又造成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困难,大数据会根据浏览记录筛选出一些特定信息,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选择权被剥夺。针对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窄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鼓励、教会迷茫中的大学生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要了解到热点网络事件的全貌,不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用开放的思维去认知事物,拓展事物的认知深度,尽量向内探求到事物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 张双利.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报告(2017) [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 71-72.
[2] (德)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 范杨, 张企泰,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1: 332.
[3] 吴晓明. 后真相与民粹主义:坏的主观性之必然结果[J]. 探索与争鸣, 2017(4): 4-7.
[4] 韩秋红. 深刻把脉时代新人的历史进程与精神传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 29-36.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