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山区羊肚菌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The Highlight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in Longnan Mountainous Area
DOI: 10.12677/HJAS.2019.911147, PDF, HTML, XML, 下载: 746  浏览: 1,822 
作者: 杨金梅:陇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陇南;张志刚*: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陇南;黄亚妹:陇南市礼县农业农村局城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 陇南
关键词: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要点Morchella esculenta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echnical Highlights
摘要: 笔者30年以菌为业,主要从事羊肚菌科研工作,针对陇南山区气候特点以及羊肚菌菌种制作、栽培季节、栽培技术、管理技术等要点、难点,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试验,总结出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Abstract: In the Longnan mountainous are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train of Morchella esculenta, and it’s suitable cultivation season, cultivation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 after many years experiment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cultivating, the technical highlights of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were summarized.
文章引用:杨金梅, 张志刚, 黄亚妹. 陇南山区羊肚菌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J]. 农业科学, 2019, 9(11): 1055-1059.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9.911147

1. 引言

羊肚菌因其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是国际上公认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其肉质脆嫩,清香可口,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有“陆地鱼”的美称,历来列为皇家御膳、宫廷贡品,久负盛名。而如今羊胜肚菌已成为出口西方国家的高级食品,是一种不含任何激素,无任何副作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是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陇南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度地带,境内山大沟深,气候独特,野生羊肚菌分布广,种类较多。近年来,随着羊肚菌栽培技术的突破,羊肚菌在陇南山区商业化种植面积出现爆发式增长。笔者于2011年开展羊肚菌科研工作,针对陇南山区气候特点以及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难点,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试验,结合周边省市成功经验,总结出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供广大食用菌栽培者参考。

2. 羊肚菌菌种制作

2.1. 母种制作

2.1.1. 母种培养及制作配方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20 g,麸皮10 g,即PDA + 10 g麸皮。方法是:去皮挖眼的马铃薯块200 g,在钢筋锅内加水1200 ml沸煮20 min,取其滤质1000 ml。称取麸皮10 g,白糖20 g,琼脂18~20 g,加入盛有1000 ml马铃薯滤液的钢筋锅中加热充分搅拌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装入试管1/5处,用有脂棉球球塞管,用报纸包装成10支一捆的试管束,在手提式高压锅内,100℃温度下保持灭菌45分钟,然后等高压锅指针归零后,趁热打开高压锅,取出试管,摆放斜面。

2.1.2. 母种分离

在每年春分到清明前后,在野外或家栽田园采集体型完整、胖实、无病虫危害的优质羊肚菌子实体,及时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纯羊肚菌母种。分离时刻采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先将采集完整的羊肚菌子实体放在操作台上,并放酒精灯、镊子、钩针等专用器械,然后进行接种箱、接种室消毒。如果采用接种箱分离,一般采用气雾消毒剂一包,点燃后45分钟可分离操作。如果采用超净工作台,先开启臭氧机,进行室内消毒,再打开超净工作台,半小时之后可进行分离操作。(菌种分离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程序防止通过非正规方式带入杂菌)分离时首先将完整的羊肚菌从中部撕开,然后用镊子或钩针撕取羊肚菌子实体内表皮麦粒大小,迅速放入试管,使其落入斜面培养基上,每个实体可分离10~15支。

2.1.3. 母种的培养

新分离的试管,可放入气温在16℃~20℃,湿度85%室内培养,有条件的可放入温度18℃湿度85%的恒温箱培养,一般5~7天可满管。整个过程每天早晚要随时检查挑去有污染和活力不强的试管,选择萌发快、生长迅速、菌丝强壮的优质母种,进行转管,转管仅限一次,培养基配方、转管方法与管理与分离基本类同。

2.2. 原种制作

2.2.1. 配方

小麦99%,石膏1%。

2.2.2. 操作方法

选当年收获新鲜无霉变优质小麦,经水洗去疪籽、杂质,然后用50℃温水浸泡1夜,小麦籽粒膨胀,无白心,沥去水分,加入1%的石膏粉搅拌均匀,再装入耐高温高压透明玻璃瓶内。棉塞封口,包纸护棉,高压灭菌,冷却后及时接入试管种,每支接5瓶左右,在18℃湿度85%的室温培养20天左右菌丝即满瓶,然后再培养8~10天即可转接栽培种 [1]。

2.3. 栽培种袋制作

2.3.1. 配方

小麦80%,棉籽壳19%,石膏粉1%。

2.3.2. 操作方法

棉籽壳浇水使含水量达到60%左右,然后堆积发酵,(500 kg以上才能发酵提温),翻料5~6次,充分发酵,以备后用。小麦浸泡方法与原种同。发酵棉籽壳,与泡制小麦粒,1%石膏粉充分混合搅拌,然后装袋,菌袋选用15 × 17的聚丙烯塑料,手工装料轻拿轻放,防止产生微孔,然后用塑料绳扎口,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彻底是关键。经灭菌后菌袋出炉降温,待温度降至20℃~25℃时即可接入原种,每瓶原种可转接栽培50袋左右 [1]。

2.3.3. 培养

培养条件与原种相同,袋与袋之间2 cm一定要有间隙,轻拿轻放,防止菌袋破碎或产生微孔,每日早中晚要查看室内温度、湿度,适时调控,挑出有杂菌污染菌袋,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创造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在温度18℃湿度85%小气候条件,促使菌种尽快萌发,菌丝占领料面,快速吃料,健康生长。

3. 栽培季节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类,一般都是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方法,陇南山区栽培季节通常在10~12月份之间,但以11月份为最佳栽培栽培季节,当环境最高温度下降到20℃的时候,开始进行播种操作。这一时期的自然温度较低,杂菌和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发育。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

羊肚菌栽培需要合理科学地规划栽培区域,应选择地块高燥、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排灌方便,无重金属污染、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块。

4.2. 整地做畦

先要进行畦面消毒,每亩撒施生石灰50~75 kg。深耕田地,深度25~30 cm。耙平做畦,畦宽0.8~1 m,畦间沟宽50 cm,深20~30 cm [2]。

4.3. 搭建遮阳棚

在处理好的田地上进行遮阳棚的搭建。遮阳棚主要根据当地的材料和气候选择钢架棚或竹子棚。目前普遍采用4~6针黑色遮阳网遮阴挡风。

遮阳棚分平棚和拱棚两种,拱棚依地形风向走势,宽5~8 m,拱高2.2~2.5 m,长度据田地而定,不建议超过100 m,以免影响通风;平棚搭建根据田地面积决定,长宽任意,面积3~5亩的田地,建议棚高1.8~2 m;面积大于10亩,棚高大于2.2 m,以利通风。

4.4. 播种

选择在阴天或晴天早晚时播种,播种前将菌种进行预处理,用菌种耙将菌种挖出盛放于大小适宜的容器中,用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拌种并混匀,干湿度以容器内无积水为宜。工具和容器在使用前应消毒。将混匀的菌种均匀撒播在畦面上,亩用种量600~800瓶(菌种瓶容量500 ml)。播种后及时覆1~2 cm厚的湿润细土。播种4 d后,当菌丝穿过覆土层,畦面出现白色菌丝时喷一次透水。之后根据土壤湿情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

4.5. 外源营养袋的摆放

营养袋冷却后,在营养袋较平整的一面等距离打4~6个孔径为0.5 cm左右的小孔。将扎有小孔一面的营养袋紧贴在畦面上,沿畦面走向平行摆放两行,行间距50 cm左右;袋的纵向间距40~50 cm。每亩放置外源营养袋1600~2000袋。营养袋放置2个月左右后撤去。

5. 管理技术

羊肚菌栽培后的管理,主要针对外界条件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四大因素进行科学管理,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5.1. 温度控制

羊肚菌子实体发育期的温度,以不低10℃和不超22℃,能控制在14℃~18℃最为适宜,保持自然气候的昼夜温差即可。陇南山区3月上旬至4月中旬,此时地温10℃~14℃,棚内温度13℃~17℃正适长菇 [3]。

5.2. 湿度调节

羊肚菌属于喜湿性真菌,发菌环节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为宜,空气湿度75%~85%;补料阶段土壤湿度不低于50%,以免菌丝失水干枯,空气湿度保持在65%~80%;出菇前适量加大土壤及空气湿度,保持土壤湿度65%~75%,避免积水,空气湿度85%~95%,加大空气溶氧量对诱导出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

5.3. 适量光照

羊肚菌适宜在阴凉、暗光、背风的环境下生长。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适宜在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中生长,全黑的条件和阳光过强直射或暴晒条件下,都不利于子实体形成和生长。

5.4. 通风增氧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和其它食用菌一样,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特別要注意寒冷干燥地区用塑料薄膜加遮阳网覆盖的塑料大棚栽培,要开通气口。另一方面春季长菇期有时气温高时,应采取早晚或夜间通风,每个通风口上挂一层麻布,喷水保湿。气温低时宜在中午通风,使大棚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时注意避免温差大,寒风或干热风直吹菇体,避造成温度波动,影响子实体正常生长 [5]。

6. 采收与加工

6.1. 采收

羊肚菌栽培后,一般3~4个月就可以出菇,出菇后7~15天就可以采收。采收时应采大留小,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害周围的幼小羊肚。将成熟的羊肚菌用手捏住菌柄左右摇动即可摘下放入筐内,注意不能将泥帯起来,以免泥土污染羊肚菌。羊肚菌采摘后,要按大小标准分别轻轻放人筐内,在运输过中,避免大的摇动和碰撞受到损伤。

6.2. 干制

采收的子实体要及时进行晒干或烘干,避免堆积褐变,影响品相和出售价格。羊肚菌烘干时温度应从30℃~35℃开始,加大通风,及时排走湿空气,避免菇体堆积褐变,保持2~3小时,至菇体不再收缩后逐渐升温至45℃~50℃,温度最高不超过55℃,2~3 h,彻底干燥。适当回潮后装入加厚的透明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6]。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 陇南山区小麦粒栽培羊肚菌技术[J]. 农业科学, 2018, 8(3): 220-223.
[2] 张永龙, 李万红, 贾崇智, 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M]. 陇南市武都区农业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丛书, 2017: 14.
[3] 朱斗锡, 何荣华. 中国羊肚菌高产栽培新技术[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78-79.
[4] 孔宁忠, 尹继庭, 等. 大理州核桃林下栽培羊肚菌技术[J]. 食用菌, 2019, 41(3): 61.
[5] 杨千登, 林冬梨. 羊肚菌绿色高优栽培新技术[M]. 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122-123.
[6] 裘源春. 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