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村社合一”模式: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向
The Mode of “the Integration of Village and Society” in Tangyue: Indicat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armers’Cooperative in China
DOI: 10.12677/ASS.2019.89210, PDF, 下载: 742  浏览: 2,796 
作者: 吴宇民, 谢元态*: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关键词: 塘约模式村社合一农民合作社Tangyue Model Village Cooperative Unity Farmer Cooperative
摘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是个重要课题,贵州的塘约“村社合一”模式做出了全新的现实解读。本文通过对塘约模式的深入分析,从制度、组织、结构、分配等方面总结塘约模式的主要特点,从加强党的领导、转变民风、带动经济和改善环境等方面总结塘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期给我国农民合作社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的现实范本。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how to develop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y and collective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Tangyue “village and community integration” model in Guizhou has made a new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angyue mode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ngyue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Tangyue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transforming the folk customs, driving the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vide a realistic mode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er cooperatives in China.
文章引用:吴宇民, 谢元态. 塘约“村社合一”模式: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方向[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9): 1552-155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921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我国当前农村土地荒置、农村环境差、农村人口向城市单方向转移,从而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缺乏科技投入及长远规划,经营模式大多为粗放型经营模式,产品种类单一,价格缺乏竞争力,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导致农业新兴技术与产品扩散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如何破除体制障碍,消除城乡二元经济壁垒,加强基层干部与基层人民之间的联系,实实在在地解决基层人民的实际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强村富民目标,是当前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以上的现实大背景下 [2] ,2014年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出现了“村社合一”的全新集体经济组织和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立即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3] 。“塘约模式”成功的实践表明,“村社合一”全新集体经济组织和管理模式,在经济方面,能够提高乡村人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吸引社会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积极挖掘农村发展潜力,一起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在社会方面,有益于改善人口结构分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继承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减少社会矛盾,使农民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水平;在生态方面,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提高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在政治方面,有助于构建基层干部与基层人民的联系纽带,实现党政干部服务人民的宗旨。

通过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当代的西方学者主要是强调合作社的经济效用,这与我国应该强调的社会和政治效用完全不同。国内对塘约发展模式的讨论,多数学者都重点评价“塘约模式”的现实意义,而研究塘约模式历史意义——标示我国农民合作社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基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本文试图通过重点总结塘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揭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塘约“村社合一”模式的主要特点

2.1. 治理模式特点:村社合一与支部挂帅

村社合一是指党支部、村委会与合作社合用一套班子、一套人员,由村书记带领全村一起致富的模式。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在塘约重建的最开始过程中,是通过当地基层干部的指导,统筹全局,发挥整个整体最大的力量。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申请设立党总支,下设支部,并且在村民小组设党小组,使得党组织对农村的领导没有空白地带和盲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塘约模式最大的精髓就在于其非常强调党组织的建设和强化党组织的力量。塘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着支部挂帅、群众追随的特点,发挥了共产动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尽管在物质条件上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在精神层面,村民和基层干部万众一心,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奋斗,有利于统一村民步调,消除各种杂音;有利于发挥“村社合一”体制的优越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对基层社会实施全面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2.2. 组织体系特点:专业分工与共同合作

塘约村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各个人员的仔细了解,结合本村自身发展的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每个村民的最大作用,具有鲜明的组织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基层干部通过对发展的前瞻性考虑,对全村人员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按照规划,“土地流转中心”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对每户农户每片土地独立建档;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和其它形式的合作协议;村民参与经营、参与管理、参与利润分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对所有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包括土地、资金,特别是那些有技能的劳动力进行重新分配组合,挖掘农民的内生动力,激发和调动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创造力,把单家独户的农民从零散的地块里解放出来,实行多种经营,规模经营,同时通过引进一系列的农业生产,整合土地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全产业链生产,为塘约的经济扩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3. 监管机制特点:支部管全村与村民管党员

对于如今的大部分乡村,事实都是建立在党支部领导全村的基础上的,而塘约虽然也存在党支部在工作方面管理全村,但是在做决策之前都要通过全村人民的一致同意,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都要接受全村村民的监督,对于村干部的不合法行为,村民有监督举报的权利和责任。通过健全制度,创新管理,创立“驾照式”管理干部和“积分式”管理党员的方法,使得党员干部有危机感、压力感,也有责任感和荣誉感,成为村里脱贫路上的标杆和旗帜。对干部的考核监督主要采用群众的意见,优则上,劣则下,一切以为全村群众服务为中心,满足群众的各项需求。

2.4. 分配制度特点:相对公平与正面激励

相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合作社,虽然都是集体工作、集体分配,但是塘约的工作分配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塘约通过先确定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七项权利,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路径,进一步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释放了改革红利。确权之后,村民自愿把土地的承保经营权等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所占的份额完全由村民自身决定,同时工作的劳动所得也是由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工作成效而决定,且在每次的集体分红中,有合作社中各户所占的比例进行相对公平的分红,让每一为村民都能感受到村集体的公正和在尽力分配上的合理,这也会给全体村民带来积极的鼓励效果,激励他们更好、更高效的为建设发展塘约村而努力,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这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期的合作社有着很大的不同,塘约模式是带来正面激励造就更加公平的环境,促进塘约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期的合作社是劳动不同而收益相同的相对不很公平的社会环境,导致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削减,自然也就难于持续发展。

3. 塘约“村社合一”模式的主要经验

3.1. 全面加强党对农村领导,密切基层干群联系

塘约村“村社合一”模式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在经历大雨的彻底冲刷之后,塘约村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在新时期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对村民思想、全村生产生活方式、全村整体发展道路进行宏观并且细致的规划。在村民思想建设方面,通过对村民进行积极劝导,使他们相信在我党组织的领导下,必然可以帮助所有村民实现美好生活。在全村生产生活方面,通过十一人的干部会,确定全村未来的发展方式和模式 [4] ,通过“七权同确” (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给全村人民看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让他们看见了未来塘约村发展的美好愿景。在全村整体发展道路方面,通过七权确立并组织群众自愿参与塘约村的“村社合一”模式,强调在该模式下通过整合党支部、村委会和合作社,形成三套班子一套人马,并以村书记左文学为带头人,使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从而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和用好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红利,以“三权” (通过对农村各类产权进行确权、赋权、易权)促“三变” (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的一条新时期由党领导、村民参与、共同发展的脱贫攻坚之路。

塘约村“村社合一”模式密切了农村基层的干群联系 [5] 。在塘约村的发展历程中,形成政府带头,党员示范,群众跟随的模式,这使得往日贫穷的村庄转变成了小康示范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两年时间内实现全村集体脱贫,村党组织和书记多次获得集体和个人的种种殊荣。这也就使得村民更加积极地团结在基层干部的周围,真正实现党对村民的完全领导;基层干部也时时刻刻以村民的利益和事实关切为出发点,深入群众积极了解群众所需所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干部的关心与责任心 [6] 。最终实现全村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由上至下的一以贯之,使党的优惠政策能够更加准确地落实到群众身上,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强化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加深干群关系。

3.2. 根本转变党风村风民风,增强农民制度自信

塘约村以党风带民风,实现了党风村风民风的根本转变。塘约在发展过程中,全村干部始终秉承着“民惟邦本的理念、执政为民的信念、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通过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落实党中央在扶贫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并通过遵守塘约基层党组织与村民共同制定的“支部管全村与村民管党员”制度,形成廉洁、严谨、认真、负责、诚信、自律的塘约基层干部党政之风。党风的建立,为村风民风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在以往,“办一次酒,整个村的人都去吃,少则百来人,一般三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少的吃五天,多的吃九天。”如果按每个人平均每天80元的务工费,一天至少要损失8000元。这给当地的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但随着塘约面临大洪水的冲刷之后,生活条件的限制,使得村民不可能再按照以往的“规矩”来办事。因此在塘约村基层干部商讨之后,通过广征民意,并结合塘约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形成了塘约“红九条” (即,一是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二是不交卫生管理费者,三是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四是贷款不守信用者,五是房屋乱搭乱建、不按规划者,六是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七是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八是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者,九是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分别对相关的违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这不仅引导群众创造文明的生活环境,也同步提高全村村民的文明意识,民风民俗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

塘约村全村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制度自信 [7] 。塘约村经过大洪水的冲刷之后,林间小道变成宽广马路,泥泞不堪变成水泥路铺,门前水沟变成小桥流水,断壁残垣变成独家小院,空闲土地变成休闲广场,垃圾满地变成绿草成荫。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塘约村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的见证,都是由于党组织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取得的成果。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村民对塘约发展模式更加坚定,从而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更加自信,同时也在发展成果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群众对塘约发展模式的深度信任 [8] 。在意识形态中感受到塘约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全村群众的集体发展力量,强化了农民对塘约发展模式的制度之自信,从而稳固了塘约模式发展的根基。

3.3. 快速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整体脱贫致富

在“村社合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塘约村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塘约存在的是小农经济,每个家庭种植这自家少量的自留地,产生的收益也不乐观,但是经过大洪水的冲刷之后,塘约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使全村的经济收入呈现爆炸式增长 [9] 。同时也就使得塘约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脱贫成为塘约道路最成功也是最根本的典范。塘约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786元增加到2017年预计的15000元,集体经济从3.92万元,增长到300万元。这主要是通过产权入市盘活资源、“合作联营”优化生产和“银村联姻”强化产业等三个步骤实现的。产权入市通过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精准确权,明晰集体与个人各类产权,实现产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离;建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和权益保障中心“六个机构”,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健全配套措施,赋予“七权”经营、流转、抵押、担保等多种权能,打通确权、赋权、易权“三权转换”梗阻,推进农村产权有序交易。“合作联营”,采取“党总支 + 合作社 + 公司 + 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与合作社联营,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利润分成,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银村联姻”通过每年从村集体的利润分红中抽取20%作为金融担保基金,引进金融服务,探索“3 + X”信贷模式(“3”是指“支农再贷款 + 金融机构自有信贷资金 + 定向利率优惠”,“X”是指财政利差补贴、担保补偿基金、中介优惠担保费率、信用奖励性利率优惠、涉农信贷保证保险等),完善农信社、合作社、村民各方利益联合机制与风险共担机制,创新发展“金土地贷”“房惠通”等信贷产品,引导产权主体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让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村集体及贫困户抱团发展。并通过村社合一,做到联产联心。具体是通过采取“一分七统”的模式进行,即“一分”是指:把集体财产、村民财产、村民与村民财产分清。“七统”是指:财务做到统一管理、核算;土地统一规划;村干部统一管理、考核和使用;劳动力统一配置;农产品统一种植和销售;美丽乡村统一规划建设;红白喜事统一操办。使得村民“抱团发展,互相取暖,共担风险”。

在“村社合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塘约村两年内就实现了整体脱贫致富。塘约全村人的富裕,可以从数据中得到体现:1在2014年,外出务工人数为880人,而2015年为352人,到2016年则降到50人;贫困人口数从2014年的640人,降到2015年的80人,到2016年则全部脱贫;在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不到4万元,到2015年则增长到81.4万元,到2016年更是倍增到202.4万元,到2017年则暴涨到了312万元;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3786元,到2015年翻了一番,达到了7943元,到2016年涨到10030元,2017年则更是增长到了15300元。这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塘约村民通过发展塘约模式,给自身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地提高,并且在两年内实现数百人的集体脱贫致富。

3.4.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面优化生存环境

塘约村即使在最困难的阶段,都努力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战斗状态,2014年,塘约村经历了罕见的大洪水,导致塘约村重新发展必须建立在从零开始的地步。但是当时的塘约党组织和村集体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没有坐等国家和社会的捐助,而是积极主动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一个崭新的塘约。穷则思变 [10] 。塘约村经过党组织对全村未来发展道路的研究,结合塘约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现实情况,通过集体规划、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形式,在前期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解决群众温饱、住所等问题。在中期,通过对现实发展道路的摸索,探索出一条“三权”促“三变”、“三变”惠“三农”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集体规模经济真正的发展速度优势。通过“三权”促“三变”改革,实现农业生产增量、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壮大了塘约村集体经济,加快了塘约脱贫攻坚的步伐。通过“三变”惠“三农”改革,解决了塘约产权权属不清、产权面积不准、四至不明、登记不全等核心利益问题,赋予了产权主体更多的权能,推动了塘约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往的分散式种植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激活了塘约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实现乡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农事变体验的飞速转变。以上的种种,都是通过塘约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村民等各方的艰苦努力,结合自身条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塘约新天地。

经过塘约模式的快速发展,塘约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得到了全面优化。走进塘约,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条条道路笔直洁净,重修的广场上笑声连连,一座座院落干净整洁,一排排内容精彩的文化墙引人关注……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曲和谐的“乐章”,给塘约村村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彰显着塘约村村民生活的悠然惬意。

4. 塘约“村社合一”模式的示范意义

4.1. 坚持合作原则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方向

在以前的塘约,村民只能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进行种植,劳动时间自由 [11] 。但是由于小农种植,农业产品质量低,产业链条短,信息化、规模化基本没有,这也就导致农业的收入、产量极低,影响从事农业的人员数量,进而导致农村农业发展滞后,产业低端,生产效率低下。然而“塘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堂组织、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的共同合作,实现农村产业的全链条引入与发展。同时因为合作,政府可以实现顶层设计与顶层规划,从全局的角度发展塘约,也尽最大的可能保证村民的经济收入;企业则带来最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营销手段,给塘约的发展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村民则通过出租产权、提供劳动力,获得劳动所得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合作社年终分红。实现三者的优势互补,为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4.2. 坚持集体参与是农民合作社活力的源泉

农民合作社是分散经营的农民自愿建立的一种劳动互助组织 [12] 。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的集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入社股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很少;二是资本股金,合作社的社员可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或资本交给合作社使用,合作社支付相应的利息。塘约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村民的资本只剩下各种产权,因此塘约的资本股金都是通过农民产权的自愿入股,从而确定其份额,年终依据份额进行分红 [13] 。这对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通过集中土地,集体引进产业,集体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的收益规模,从而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产业链,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 [14] 在如今农业发展落后,农村人口减少、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差、发展速度慢等问题的情况下,学习和推广塘约模式,必然能够给我国农业农村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给我国农民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3. 厚植合作文化是农民合作社生存的基础

产业发展、集体参与是手段,要想真正的保持这种模式并加以发展与推广,最终还是要靠合作文化的建立。万变不离文化,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合作文化的内涵赋予进去。塘约村通过农民与政府、农民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塘约的独特合作文化,才使得塘约模式能够成功。国家发展需要构建全球合作的文化、社会进步与和谐需要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文化,用合作共赢的文化发展思维,使农民合作社与政府、企业、村民等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合作文化的内涵,这是塘约模式真正的发展精髓,也是塘约农民合作社生存的基础,更是推广塘约、复制塘约模式的必然要求。

4.4. 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民合作社成功的保障

塘约村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靠制度改革,而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党组织的参与。一个好的党组织,是一个集体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成功的保障。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操作不当就很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 [15] 。推广“塘约经验”要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土地的领导,保证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相信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沿着党的道路向前走,就必然能够走向成功的彼岸,这给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成功的保障,为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保驾护航。这也就能够让“塘约经验”孕育出来的“新种子”,在更加广大的范围播种扩散、开花结果。

NOTES

*通讯作者。

12018年5月。网易号多彩贵州网《从“二类贫困”到“小康示范”洪灾过后的塘约之变》。

参考文献

[1] 王宏甲. 塘约道路[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2] 高小明. 塘约道路: 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起点[N]. 贵州民族报, 2017-04-21(A4).
[3] 彭海红. 塘约道路: 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J]. 红旗文稿, 2017(24): 15-17.
[4] 赵亚芬. “塘约道路”对解决中国当前农民土地问题的新启示[J]. 学理论, 2019(1): 101-103.
[5] 谌贵璇, 刘悦. 塘约经验引关注——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发言摘录[J]. 当代贵州, 2017(1): 22-23.
[6] 刘学文, 石照昌. 塘约道路 中国希望[N]. 贵州民族报, 2017-04-24(A4).
[7] 李筑, 岳振, 王颖, 岳端. 塘约之变: 改革孵出金土地[J]. 当代贵州, 2017(13): 18-23.
[8] 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 “塘约经验”调研报告[N]. 贵州日报, 2017-05-18(05).
[9] 冯道杰, 程恩富. 从“塘约经验”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实施路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8(1): 22-32.
[10] 刘悦. 唤醒农村发展内生新动力——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脱贫致富路[J]. 当代贵州, 2017(1): 20-21.
[11] 魏延安. 塘约道路的启示与反思[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5): 55-58.
[12] 饶思锐. 借鉴塘约经验∙夯实基层党建[N]. 海南日报, 2017-05-10(006).
[13] 文兵. 党建促脱贫: 塘约村的探索之路[N]. 中国民族报, 2017-09-29(08).
[14] 高克焕. 提高认识∙科学推进∙学习践行“塘约经验”助推“大扶贫”战略[N]. 毕节日报, 2017-08-19(03).
[15] 芦忠于. 塘约: 积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样本[N]. 贵州日报, 2017-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