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H的激破波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Breaking Process of Surging Breaking Wave Based on SPH
DOI: 10.12677/IJFD.2018.64013, PDF, HTML, XML, 下载: 978  浏览: 2,3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吴宗铎, 严 谨*: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许 斐: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张 建:广东省航道局,广东 广州
关键词: 波浪破碎激破波SPHBreaking Wave Surging Breaking Wave SPH
摘要: 本文利用SPH方法模拟了激破波的运动过程。通过该方法的无网格特性,可利用粒子分布图来描绘波浪的形态,并利用粒子的速度矢量图来描绘碎浪的变化。和实验的图片进行对比,发现SPH方法在波浪破碎问题上表现出良好的计算性能。随后利用波峰位置的演化来确定发生破碎的位置,得到的破碎位置处的参数也和经验公式比较接近。
Abstract: The motion of surging breaking wave is simulated here with the help of SPH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mesh-less property, the wave shape is described by the profiles of particle distribu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iny breaking waves is described by par-ticle velocity vectors. Compar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photographs, it is found that the SPH me-thod performs well in wave breaking problem. Then the breaking position is located by the evolu-tion of wave peak. And the parameter at the breaking position is very approximate to empirical data.
文章引用:吴宗铎, 许斐, 严谨, 张建. 基于SPH的激破波破碎过程的数值模拟[J]. 流体动力学, 2018, 6(4): 100-108. https://doi.org/10.12677/IJFD.2018.64013

1. 引言

波浪破碎是波浪传播到近岸区域后,受到地形的限制而产生的变形、折射、绕射、反射等作用后产生的剧烈形态变化。波浪破碎对海岸带、沿海城市、交通枢纽、国防建设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威胁,对沿岸人民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近岸地区波浪传播与破碎运动的研究十分之重要 [1] 。

根据破碎后的形态,波浪破碎可分为崩破波、卷破波、激破波三种类型 [2] 。三种类型中,激破波的破碎形式最复杂,其现象为:在波峰前沿根部开始出现破碎现象,随后波峰前沿部分呈非常杂乱的破碎状态,并沿斜坡上爬。波峰前沿的杂乱部分,由于水质点存在极大的不规则特性,则成为了数值模拟的大难题。河海大学诸裕良 [3] 利用波浪水槽实验研究了复合坡度下的破碎变化形态,虽然地形符合激破波的条件,但实验过程中却没有观测到明显的激破现象。郄禄文 [4] [5] 则用SPH方法模拟了三种破碎形式下的速度变化和波峰压力,但对激破波的形态并未作特别的关注。天津大学赵京津 [6] 做了激破波的相关水槽实验,并用光滑粒子方法模拟了波浪的爬坡过程,但未针对激破波的现象做细致的研究。

由于在波浪破碎的过程中,波浪的自由表面发生扭曲,随后大量的水质点发生分离,整个运动过程中自由表面的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如用常规网格来计算,处理难度较大。面对形态复杂的激破波,SPH方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数值方法。由于流体的自由表面在粒子形态下被离散化,流体模拟技术能逼真地模拟各种复杂流体现象,能直观地呈现各种自由表面的复杂变形 [7] 。目前,在波浪破碎的数值模拟中,SPH已大量得到应用 [8] [9] [10] 。

本文利用SPH方法对激破波展开研究,首先将通过试验结果来验证SPH方法的准确性,随后将对激破波展开细致的研究,结合数值模拟图形来分析激破波波前散碎波浪的特性。由于波浪形态用光滑的离散粒子来表示,得到的结果具备很好的直观性。对激破波发生波浪破碎的时间和位置,本文将做重点的关注。

2. 激破波形式及发生条件

2.1. 激破波简介

激破波是破碎形态中形态变化比较剧烈一种破碎现象。在波浪的运动推进的过程中,在近岸的斜坡上发生破碎时,首先前沿面会首先变得陡立,然后卷曲拱形。但是,当坡度比较陡的时候,波浪无法形成卷曲形态进行翻卷,而是会转化成大量的散碎的水花向前运动。此时,波峰前后逐渐变的非常不对称,波浪的形态已经基本消失。

而激破波此时所表现出的现象为波峰前沿根部开始出现破碎现象,随后波峰前沿部分呈非常杂乱的破碎状态,并沿斜坡上爬。但是,由于波浪前端的形态已经转化为杂乱的水质点,这些水质点无法形成状态规则的自由表面。等到水质点重新落回水面以后,形成流动状态比较复杂的一股水流。整个激破波的变化形态如图1所示,波峰前存在着从陡立形态到激破形态的几个阶段。

Figure 1. The variation of the shape of surging breaking wave

图1. 激破波形态变化

从发生波浪破碎位置,到岸边的一段区域,称为破碎带。在破碎带中,水的深度从破碎点到岸边逐渐减小,波浪将一直延续破碎状态。水体的湍流和涡度非常强,是波浪能大量的消耗,且水质点的运动形态非线性较强,波形,能量消耗,湍流和漩涡的剧烈变化非常强烈。

2.2. 激破波发生条件

根据Galvin的实验 [2] ,波浪破碎形态可根据破波相似参数来进行区分,这里定义深水处的相似参数为 ξ 0 ,破碎处的相似参数为 ξ b 。它们的计算方式为:

ξ 0 = tan β H 0 / L 0 , ξ b = tan β H b / L 0 (1)

这里,H0和Hb分别为深水处和破碎处的波高,L0为深水处波长,b为坡度的倾斜角。波浪破碎后的类型,区分依据如表1

Table 1. The types of breaking form

表1. 破碎形态分类

表1中可以看出,波浪类型与坡面的斜度关系较为密切。当坡度较为缓和时,波浪能维持正常形态。随着水底的坡度逐渐倾斜,水深不断变浅,此时波长逐渐缩短,波高逐渐增大。当波高波长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波浪维持正常形态的难度会变大。若坡度较缓和,则波峰顶部开始出现白色浪花,此时表现为崩破波。坡度倾斜度加大时,则破碎位置从顶部向下移,破碎位置在波峰中部是,则发生翻卷,表现为卷破。当坡度倾斜度很大时,则波峰根部就发生破碎。波峰根部以上的自由表面全部被零散而杂乱的浪花所取代,如图2所示。

Figure 2. The shape of wave at different slope

图2. 不同坡度下的波浪形态

3. SPH基本理论

SPH方法是一种用运动的粒子来代替流体的无网格、纯拉格朗日粒子方法。物理参数的表达式主要是通过周边区域内粒子物理参数的积分插值。基本理论如下 [11] :

3.1. 基本关系式

对于物理参数A,可以表示成关于矢量坐标 r 的函数,即 A ( r ) 。函数 A ( r ) 可以通过周边区域内相关质点的数值积分来得到:

A ( r ) = A ( r ) W ( r r , h ) d r (2)

这里,h表示光滑长度,W称为核函数, W ( r r , h ) 它表示在光滑长度h为特征长度的圆圈内,众多粒子的相关参数的加权函数。在实际的数值计算中,函数 A ( r ) 往往用离散的关系式来表示:

A ( r ) = b m b A b ρ b W a b (3)

这里,a表示需要进行拟合函数的质点,b代表拟合函数的周边相关质点。Wab的物理意义为:a点的物理参数,需要将周边多个质点b的数值通过加权函数Wab来进行拟合。

而Wab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这里列出几种常见的:

高斯型: W ( r , h ) = α D exp ( q 2 )

二次样条型: W ( r , h ) = α D [ 3 16 q 2 3 4 q 2 + 3 4 ]

三次样条型: W ( r , h ) = { α D [ 1 3 2 q 2 + 3 4 q 3 ] 0 q 1 α D 4 ( 2 q ) 3 1 q 2 0 q 2

五次样条型: W ( r , h ) = α D ( 1 q 2 ) 4 ( 2 q + 1 ) , 0 q 2

3.2. 控制方程

光滑粒子的运动特性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可通过以下方程来进行确定:

• 连续性方程:

流体密度的变化用连续性方程表示:

d ρ a d t = b m b v a b a W a b (4)

这里符号 a 表示在a点的梯度值

• 动量方程:

动量守恒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 v D t = 1 ρ p + g + Θ (5)

这里,为 Θ 对流项。常见的对流项包括人工粘性项、层流粘性和完整粘性(层流粘性 + 亚粒子湍流粘性)。

• 状态方程

这里采用形式简单的状态方程来描述水和气体:

p = B [ ( ρ ρ 0 ) γ 1 ] (6)

对于水,参数 B = ρ 0 c 0 2 ,分别为水的密度和声速。对于理想气体, γ = 1 . 4 ,B为标准大气压。

• 粒子运动方程

粒子运动轨迹遵循如下方程:

d r a d t = v a + ε b m b ρ ¯ a b v a b W a b (7)

这里 ε = 0. 5 ρ ¯ a b = ( ρ a + ρ b ) / 2 ,其物理意义为:当a点的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它的运动轨迹与周边粒子的加权关系。

• 能量方程

内能ea可以用如下方程来表示:

d e a d t = 1 2 b m b ( p a ρ a 2 + p b ρ b 2 + ψ a b ) v a b a W a b (8)

这里 ψ a b 代表粘性项。

3.3. 边界条件

SPH中常见的边界条件有动力边界和排斥力边界。

动力边界条件的主体思想为,边界粒子和水粒子一样,满足连续方程(4)、动量方程(5)、状态方程(6)和能量方程(8),但是由于运动范围被固定,粒子运动方程(7)不满足。而排斥力边界条件则设定为边界上粒子为虚拟粒子,虚拟粒子不能被正常运动的粒子穿透,且边界粒子会给正常粒子施加排斥力。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波浪破碎问题,该问题中,水底和斜坡的边界均与正常运动的粒子无明显的动力作用,因此这里选用排斥力边界条件。排斥力边界条件中,假设边界粒子与正常流体粒子之间的间距为r,那么排斥力 f 的计算方式为:

f = n R ( ψ ) P ( ξ ) ε ( z , u ) (9)

这里, n 代表固体边界法向,代表R(ψ)为排斥力函数,其表达式为:

R ( ψ ) = A 1 q ( 1 q ) (10)

其中, q = ψ / 2 h A = 0.01 c 2 / h 。c为声速。函数P(ξ)代表平行于墙运动时受到的持续的作用力:

P ( ξ ) = 1 2 [ 1 + cos ( 2 π ξ Δ b ) ] (11)

Δb是两个相邻边界粒子之间的间距。最后,函数 ε ( z , u ) 则是根据水深z和速度 u 的修正。速度 u 为水质点垂直于墙的速度分量。

4. 数值算例

4.1. 概况

本文计算时的参数设定与赵津京在文献 [6] 中的水槽实验保持一致。波浪参数为周期T为2 s,水深h为0.26 m。造波方式为推板式造波,造波板的推程E为0.12 m,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0˚。如图3所示。

Figure 3. The initial states of the motion of surging breaking wave

图3. 激破波运动初始状态

由于实验水槽的水深有限,这里用有限水深下色散关系来考虑波高H与波长L,具体表达式为:

ω 2 = g k tanh ( k h ) , ω 2 = g k 0 (12)

这里ω为圆频率,h为水深,k为波数, k = / L k 0 = / L 0 。根据色散关系(12)可以算出k = 0.99,即有限水深L = 6.24 m。而对应在深水下的波数k0 = 0.25,相应深水波长L0 = 24.97m。而波高H根据造波板运动幅值E与波幅A的传递函数来计算:

A E = 2 sinh 2 ( k h ) 2 k h + sinh ( 2 k h ) (13)

其中波高H = 2A,根据计算可得H约为0.066 m。深水下的波高H0与H相差不大,可根据查曲线图4来得到 [1] 。此前的波长比L/L0也可以通过图4来确定。

Figure 4. The curves of H/H0 and L/L0

图4. H/H0和L/L0的变化曲线

由于破碎点的位置不明确,这里利用(1)计算 ξ 0 来判断破碎的判断条件,计算得到的 ξ 0 约为3.43,符合激破波的发生条件。

4.2. 计算结果与实验照片的对比

本文用SPH方法模拟了激破波在爬坡过程中的破碎过程,并将计算的结果同文献 [6] 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的结果如图5所示。

Figure 5. The comparison to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time instants

图5. 不同时刻与实验的对比

图5上可以观察到整个激破波发生破碎的全过程。在4.7 s时刻,在波浪爬坡的最高点位置,前端已开始出现较薄的一层碎浪。4.8 s开始,碎浪的范围慢慢加大,在水深很浅的前端区域,几乎全部为碎浪,到4.9 s时刻,前端的零散的碎浪依旧比较明显。但是从5.0 s开始,之前产生的碎浪重新落回水面,激破波的现象慢慢消逝。

由于部分波高转化为碎浪落回水面,此时波高已经减小,这样。从5.1 s到5.4 s,波浪的破碎形态略有转变。由于水深变浅,破碎位置更靠近岸边,此时破碎波高Hb进一步加大,参数 ξ b 则减小,因此后续的运动过程和卷破波有点类似。经过一次破碎过程后的波峰,顶端延伸出去,随后直接运动至爬坡运动的最高点。此时,波峰前端已不再是零散的碎浪,而是层次分明的翻卷。

4.3. 速度矢量场

为了更好的观察破碎情况,这里计算几个时刻的矢量场。从图6的速度场可以观察到波峰前的碎浪情况。由于碎浪的具有无规律性的特点,因此在矢量图6中可以观察到碎浪速度的方向比较散乱。在4.7s时刻,波浪前端的散碎的浪花较多,且分布范围也比较广,在x = 2.1 m~2.2 m的区间内几乎都被碎浪覆盖。到了4.8 s时刻,波峰继续向岸边运动并挤压了碎浪的运动空间,碎浪的分布范围开始缩小,但是在x = 2.3 m附近仍然有少量碎浪。到5.1 s,激破波的碎浪已经不太明显,此时水质点的运动方向基本斜向上方。

Figure 6. The velocity vectors at different time instants

图6. 不同时刻的速度矢量场

4.4. 破碎位置判定

按照根据破碎的定义,最大波高受地形限制达到极限波陡时,波浪就将进行破碎。波陡定义为H/L。根据Miche提供的经验公式 [1] ,波浪在有限水深下的极限波陡有:

H b L b = 0.142 tanh 2 π h b L b 0.142 2 π h b L b

进行化简后,破碎波高与破碎处水深的关系大致为:Hb/Lb = 0.89。

根据图5中各个时刻激破波形态,大约在5.0 s时刻达到最大值。该时刻下,波峰前方的碎浪区域处于最活跃状态,并开始回落至水面。破碎位置可大致认定为图7中x = 1.7 m处。而破碎处的波高则可以从图7中虚线所示的水位差中大致读出。破碎位置处,从图7上可大致估算Hb = 0.105 m,而水深hb = 0.114 m。此时Hb/Lb = 0.92,与经验公式大致吻合。

Figure 7. The wave height and water depth at the breaking instant

图7. 破碎时刻的波高与水深

5. 结论

利用SPH方法,完成了激破波爬坡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了以下结论:

• SPH方法能较好的模拟激破波爬坡过程。爬坡过程中,波峰前的碎浪在粒子分布图上不明显,但是可以通过速度矢量图来观察碎浪的运动情况。

• 激破波的破碎过程中,波峰前出现碎浪以后的一段时候,碎浪落回水面。随后波峰会继续向前运动,波高进一步增大,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卷破波。

• 当激破波破碎完成时,前方碎浪达到最活跃状态。此时波峰位置可视为破碎位置,破碎位置的波高可通过水位线的差值来得到。SPH结果中,破碎波高与破碎水深的比值与经验公式的比值比较接近。

虽然SPH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水槽的激破波运动,但是在工程实际中,激破波的运动容易受到水底地形及淤积泥沙的影响。如水底坡度变化剧烈,可将地形考虑成不同坡角组成的复合坡度 [3] ;如有较多的泥沙,可把泥沙考虑成圆形的颗粒物 [12] ,再进行数值计算或模型试验。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70206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275);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省财政资金支持项目(GDOU2016050258, GDOU201705250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邹志利. 海岸动力学[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63-81.
[2] Galvin, C.J. (1969) Break Travel and Choice of Design Wave Height. Journal of Waterways and Harbors Division, 95, 175-200.
[3] 诸裕良, 宗刘俊, 赵红军, 等. 复合坡度珊瑚礁地形上波浪破碎的试验研究[J]. 水科学进展, 2018, 36(3): 374-383.
[4] 许璐璐, 郄禄文. 基于SPH法波浪破碎数值模拟分析[J]. 山西建筑, 2018, 44(12): 218-220.
[5] 贾月桥. 基于SPH方法的波浪破碎数值模拟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17.
[6] 赵津京. SPH波浪数值模拟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9.
[7] 邵绪强, 刘艳, 赵美花, 景筱竹. 基于SPH方法的流体物理模拟技术综述[J]. 自然科学, 2016, 4(2): 171-181.
[8] 温鸿杰, 张向, 任冰, 等. 规则波在岛礁地形上传播的SPH模拟[J]. 科学通报, 2018, 63(9): 865-874
[9] 高睿, 任冰. 波浪沿斜坡传播的SPH数值模拟[C]//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 2009年卷. 呼和浩特.
[10] 常江. 景观斜坡堤和护岸的越浪与爬坡的模拟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 2017.
[11] Liu, G.R. and Liu, M.B.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M].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102-111.
[12] 张洋, 邹志利, 薛武山, 等. 海岸破波带内水底悬沙浓度形成机理实验研究[J]. 海洋通报, 2018, 37(2): 1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