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On Lenin’s Position and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DOI: 10.12677/ASS.2018.711268, PDF, HTML, XML, 下载: 1,009  浏览: 4,274 
作者: 王 平: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列宁马克思主义地位贡献Lenin Marxism Status Contribution
摘要: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主要从他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十月革命前夕关于俄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与普列汉诺夫之间的论争三个方面来客观的分析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Abstract: Lenin is a famous Marxist, the founder of the Bolshevik party, the chief leader of the Revolution,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Soviet People’s Committee. He inherited Marxism and formed Leninism with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nd was universally recognized by communists all over the world as “the great mentor and spiritual lea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letarian Revolution”. H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rom his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nd on the eve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n the road issue and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Plekhanov three aspects to objectively analyze Lenin’s status and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文章引用:王平. 浅析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与贡献[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1): 1810-181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11268

1. 引言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创建者。他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对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列宁的那种对无产阶级的执着追求和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我们的启示将是我们生活的罗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为我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列宁的一生布满坎坷,在曲折的道路上他孜孜不倦的为俄国的革命奋斗着,他把为共产主义胜利的伟大事业所具备的坚决性和不屈不挠与不妥协的精神教给了工人和集体农民,在全世界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他把俄国推向了历史的前页,使俄国的被压迫者看到了希望,在他去世后,讣告说过一段对他的评价“列宁活在每一个诚实工人的心里,列宁活在每一个贫苦农民的心里,列宁活在千万殖民地奴隶中间;列宁活在敌人营垒对列宁主义共产主义和布布尔什为主义的憎恨里。”这段话真实的反映出了列宁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之际,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做了相关论述。

2. 传播马克思主义

2.1. 成立马克思主义小组

列宁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得不从他1888年说起,18岁的列宁,在喀山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便开始踏上了他的马克思主义道路。1889年末和1890年列宁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对《资本论》德文版重新进行研读,并对俄文版作了校订,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在这一时期列宁还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译稿曾在萨马拉和塞兹兰等地的革命组织中广泛流传,为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1889年末至1893年9月,列宁还认真研读了《哲学的贫困》、《我们拒绝什么遗产》、《反杜林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住宅问题》、《神圣家族》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1892年,列宁组织了萨马拉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小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凡是能找到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小组都进行了研究和宣传,对伏尔加河流域的进步青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青年特意从萨拉托夫、喀山及其他城市赶来学习新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

2.2. 创办报刊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之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火星报》为列宁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2.3. 著书立说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3. 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3.1. 探索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列宁的哲学思想分别是通过批判民粹派、马赫主义中形成的。通过对民粹派的批判和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3.1.1. 批判民粹派,创新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民粹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俄国很流行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列宁对于民粹派的批判是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进行的。第一,针对民粹派资本主义不该在俄国发展的观点,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进步的社会形态,并且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针对民粹派的“社会是由英雄个人创造”的观点列宁提出社会是由人民大众创造的,是群众创造了历史。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 。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从哲学上总结了恩格斯逝世以来自然科学方面的重要成果,系统地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简明了唯物史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性;第二个突出贡献就是提出并阐明了哲学的党性原则。哲学党性的实质就是哲学的阶级性。这里的党性不是指政党,而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列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实质上就是坚持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1.2. 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发展了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赫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他主张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主义的不可知论的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俄国现实的需要,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并提出了新的认识论观点。列宁认为,马赫主义是自我批判的经验主义,实际上批判了客观唯物主义留下了精神的东西 [2] 。列宁以俄国国内革命实践为基础,针对当时的俄国马赫主义泛滥这一现象,通过对“物理学革命”的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一是物质不是存在于人的感觉里的,而是存在于人的感觉之外。列宁的这一观点是根据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提出来的,这一结论承认了物质第一性,同时也进一步划清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界限,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二是列宁提出世界上只存在可知之物和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列宁的这一观点是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提出来的,并且进一步阐述了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原则立场。

总而言之,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方面,他通过对错误思想的批判,进而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学说,这是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需要,更是俄国现实的需要。

3.2. 列宁对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分析方法,揭示时代变化的实质,是列宁能够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新变化的关键所在。

3.2.1. 帝国主义的特征

帝国主义的特征,第一,生产的集中与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追求利益的量大化,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导致垄断的产生。第二,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与统治。随着工业资本的集中,银行资本逐渐与工业资本相互结合最后形成了金融资本。而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一些人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影响着国家政治,这些人就是金融寡头。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是帝国主义的重要特征。直到现在,这些理论还被人们认可并作为学习的重要理论。第三,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外剥削的基础。列宁认为:“商品输出是旧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相反的是,资本输出垄断则是占统治地位的量新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3] 。”

3.2.2. 帝国主义的本质

列宁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的分析是从三个角度多个层次展开的。第一,列宁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列宁对于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沿用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从经济商务角度展开。具体来说,列宁主要从垄断资本的经济要素入手分析它的实质主要论述了帝国主义的理论 [4] 。第二,列宁把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必然阶段来分析,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阶段,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就应该把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相结合起来。这正是列宁的特别之处。

3.3.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新理论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认识和俄国国情的现实,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这就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3.1. 国家与革命理论

列宁关于国家的理论集中于《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撰写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经曲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 。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仍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这种二元的张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建构的基本要素,贯穿于组织原则、权力分配机制、行政机构之中。国家的组织原则:民主原则和集中制原则。权力分配机制:横向上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纵向上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和地方自治统一。列宁的这些新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3.3.2.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中,社会主义革命会同时发生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可是直到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没有掀起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提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国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多个国家同时获得胜利,首先会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那么究竟哪些国家会先实现社会主义呢?列宁当时也没有说是俄国,他只是说,要是革命形势有利,俄国可以开始,但必须得有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前提。后来,随着俄国内战的结束,苏维埃政权经历住了考验,西方也没有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才认识到,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也印证了列宁的这一观点。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与普列汉诺夫之间的论争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是同时代的人。他们都把一生的精力放在了俄国的革命事业上。列宁认为普列汉诺夫在1904至1914这十年间是理论上的激进主义,实践上的机会主义。列宁说的普列汉诺夫“采取了根本不是孟什维克的立场”是指普列汉诺夫“抛弃了他在杜马时期所采取的孟什维克极右翼立场”。但是,第一届杜马解散以后,普列汉诺夫对革命的策略开始动摇,开始逐渐走向反对武装起义、反对暴力革命,而主张走改良主义路线,与列宁的矛盾和争论也就从此展开。

4.1.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列宁的建党思想与普列汉诺夫关于无产阶级要建立独立的政党的建党思想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和经济派做了批判和斗争。列宁和他的主要分歧在于:列宁认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主要在于领导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相反普列汉诺夫则认为建立社会主义要等待革命时机的成熟。其实普列汉诺夫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上,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劳动解放社的成立为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推动了莫斯科等地方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诞生。同时他采取列宁的建议将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时在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报刊中,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在上面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文章。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普列汉诺夫积极支持和维护了列宁的观点,将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4.2. 关于俄国革命的道路、时机、采取的手段的争论

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主要分歧在于俄国革命的时机问题,具体包括革命应该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是采取暴力革命还是采取议会斗争。革命的方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还是等待革命的时机,走改良主义的路线,通过议会斗争发展资本主义,然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普列汉诺在1883年至1903年这十年间即马克思主义者时期所持的观点与列宁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在1904年后转变为孟什维主义者的时候,他对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主张以改良代替革命,通过议会斗争等合法的方式。不赞成列宁的观点立即采取武装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前夕,他们就当时还是资本主义落后的俄国是否应该立即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沙皇政府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革命时机和手段问题而采取了激烈的争论。当时俄国的革命形势是沙皇专制政府的威信已经动摇,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积蓄着巨大的愤慨。纷纷要求立即改变目前自身所处的状态。给予城市工人选举权,但1905年遭到了沙皇政府强烈的镇压。革命的爆发表明社会下层再也无法忍受专制统治,上层建筑也不可能再按旧的方式统治了,于是帝国主义时期被迫成立了四届国家杜马。但后来布尔什维克党看出了沙皇政府成立国家杜马的虚伪性。但不管怎样,国家杜马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俄帝国的专制君主制开始动摇。总的来说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赞成发动革命的武装斗争,要采取议会斗争,同时等待革命时机的成熟和革命力量的壮大、革命队伍的成熟。普列汉诺夫说,“党不得独自开始起义,而没有跟民众运动结合起来”,“党应该有力量为自己创造有利的行动时机”,总之,党的准备工作应该完成为甚至在没有任何异常有利的条件下即类似俄国现在所处的这样一种局面下党发动的起义获得成功所必须的一切 [6] 。他认为当时的俄国应该发展和完善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壮大的时候,要通过议会斗争,利用国家杜马,宪法等合法手段来争取权利,他对于俄国革命时机,采取手段的错误认识对俄国的革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此列宁做出了坚决的批判和斗争,及时的引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走向正确的方向并取得胜利,武装夺取政权,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功不可没。

列宁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可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屈服,他依旧凭着惊人的毅力领导了俄国革命,并把革命带向了正确的道路,最终为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生的曙光。总而言之,列宁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虽然也有很多诋毁的声音,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原则,力求辩证地历史地加以看待。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他的很多思想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所以客观的评价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金重. 正确理解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论述[J]. 政治研究, 1986(4): 13-18.
[2] 熊乐兰, 詹真荣. 国外学者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综述[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 99-104.
[3] 列宁. 列宁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404.
[4]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5] 列宁. 国家与革命[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17.
[6] 普列汉诺夫. 跨进20世纪的时候——旧《火星报》论文集[M]. 候成亚, 等, 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