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DOI: 10.12677/AP.2023.139457, PDF, HTML, XML, 下载: 384  浏览: 686 
作者: 王思雨: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热点CiteSpaceTeenagers Non-Suicidal Self-Injury Research Hotspots CiteSpace
摘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及发展进程,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作为分析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研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国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领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发文量正在持续增长;各研究作者及机构间合作较为密切,但仍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在逐步深化和扩展。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this study took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cluded in CNKI da-tabase as the analysis object, and us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research authors, institutions and keywords in this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field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mong adolescents in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continuous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an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s continuing to increase. Study authors and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is close, bu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research hotspots are gradually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文章引用:王思雨 (2023). 我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心理学进展, 13(9), 3667-3674. https://doi.org/10.12677/AP.2023.139457

1. 引言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是指个体在无自杀动机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地对自身组织造成轻到中度损伤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并不被社会接纳、认可,行为也不具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江光荣等,2011)。大量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证实,青少年群体是NSSI的高发群体。数据显示,国外青少年群体中NSSI的发生率为17.2% (Swannell et al., 2014

因此,为了对我国青少年NSSI领域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整理分析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及发现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采用CiteSpace软件对青少年NSSI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能够梳理该领域近些年的研究趋势与热点,发掘该领域潜在研究方向,为未来科研工作及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有关青少年NSSI研究的中文文献为数据源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方式为“青少年”or“中学生”and“非自杀性自伤”or“自我伤害”or“自残”,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检索后进行挑选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去重,最终获取有效文献495篇用于分析。

2.2. 数据处理

采用陈超美博士研发的数据分析软件CiteSpace6.2.R4对收集到的有效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内容包括青少年NSSI领域的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分析结果以表格和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

3. 结果与分析

3.1. 年发文量

对青少年NSSI领域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统计可直观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将年度发文量导入Excel绘制出相应折线图(图1)。国内该领域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1995年。后续研究成果存在阶段性:1995~2006年该领域发文量较少,并没有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007~2019年整体发文量呈缓慢递增趋势,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发展趋势较稳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2020~2022年发文量飞速增长,国内研究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且2022年年发文量已增长至106篇,2023年1~7月发文量已达到57篇,预测2023年该领域发文量将依旧保持增长趋势。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statistics chart of NSSI for teenagers

图1. 青少年NSSI的年发文量统计图

3.2. 发文作者

根据普赖斯公式,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 M = 0.749 × N max ( N max 为最高产作者发文量) (朱娜娜,2008)。目前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作者是安徽医科大学的万宇辉(18篇),将其发文量代入普赖斯公式计算可得M值约为3.18,因此我们将发文量4篇作为该领域核心作者的最低标准,统计分析可知目前国内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37位。

对所有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各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关系。根据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图2),发现大多核心作者之间都存在合作网络,并形成了一些学术研究合作体,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以万宇辉、黄鹏为中心的两个合作团队,其余多是2~8人的中小型合作团队。并且根据节点之间连线颜色来看,该领域的合作团体数量和规模是在逐年增加的,说明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这将有利于该领域未来科研工作的资源共享和深入发展。虽然该领域一些作者之间已经形成合作团体,但部分作者间合作仍较为分散,甚至还有许多作者在独立进行文献的撰写与发表,这也表明国内该领域研究者在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3.3. 研究机构

对我国青少年NSSI领域中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进行分析发现,发文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15篇)、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0篇)、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9篇)、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篇)和人口健康与优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7篇)。见表1

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p of domestic adolescent NSSI related research

图2. 国内青少年NSSI相关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Table 1. The top five institutions in the number of domestic youth NSSI research papers

表1. 国内青少年NSSI研究发文量前5位的机构

通过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可以看出,参与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多为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机构。在合作网络中联系最为紧密的是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和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为中心的合作团体,但从整体来看,大多数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广泛而又系统的合作网络,彼此间较为分散。

3.4. 研究热点

3.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文献主题和核心的体现,因此对某一领域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对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合并部分关键词(如将抑郁症和抑郁合并等)后共产生232个节点,268条连线,见图4。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越大对应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

表2中详细展示了词频较高关键词的具体参数。除去相关检索词,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青少年NSSI的心理健康状况,涉及精神卫生、抑郁、自杀等;第二类是影响因素的探讨,例如同伴侵害、社会支持等;第三类则是该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

Figure 3.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of domestic adolescent NSSI rel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3. 国内青少年NSSI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domestic adolescent NSSI research

图4. 国内青少年NSSI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2. The domestic adolescent NSSI research has atotal of the top 10 keywords in frequency

表2. 国内青少年NSSI研究共现频次前10位的关键词

3.4.2. 关键词突现分析

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了解各研究热点出现及持续的时间,能够直观地看出在某一时间段内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及趋势。对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关键词进行突现性分析,结果得出8个突现词,其中“自我伤害”是突现最早且突现持续周期最长的关键词,其突现持续了12年的时间。近些年突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精神卫生”、“社会支持”、“虐待”、“中介效应”。见图5

Figure 5. Emerging map of NSSI research keywords in domestic adolescents

图5. 国内青少年NSSI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整体上,国内青少年NSSI的研究在前期是着重于成因及早期预防和干预策略的综合探索,近些年的研究则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关注青少年NSSI的心理健康状况,注重于各影响因素与青少年NSSI之间作用路径的深入研究,从而据此找出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总的来说,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并没有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与日俱增。

4. 讨论

本研究对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

从发文量来看近些年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一直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在2020年左右,相关发文量从缓慢增长转变为快速增长,其原因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导致青少年群体产生了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NSSI作为一种极具危险性的行为开始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该领域的研究作者和机构在合作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合作团体,并且合作关系也在逐步紧密,但仍存在部分作者及机构参与合作较少或独立研究的现象。

依据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现分析的结果可知,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首先是青少年NSSI行为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精神卫生、抑郁、自杀等。NSSI行为虽不是以自杀为目的,但却与焦虑、抑郁、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发生高度相关,并能够显著增加个体的自杀意念(何灿等,2022;徐慧琼等,2019)。其次是青少年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社会支持、同伴侵害等外部因素。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个体在近端社会关系中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在个体遭遇压力事件时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保护性资源,提高个体抗压能力,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达到保护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朱星凝,王玉龙,2023)。这就意味着个体从家人、同伴等身上获取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变个体对压力的知觉评价,促使个体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来保持情绪状态的稳定,从而减少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刘寒梅,钟年,2023;刘婉等,2017)。而同伴侵害等不良人际关系则是青少年NSSI行为的风险因素,当个体在对同伴关系敏感的青春期阶段遭遇同伴侵害或同伴拒绝,会导致个体社会归属感降低,影响个体社会自我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增加NSSI行为发生的可能(Nelson et al., 2016; Esposito et al., 2019)。最后是青少年NSSI行为的干预,主要是通过中介作用、回归分析进行影响路径的探索,从路径进行影响和干预。另外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大,并且近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于探索影响青少年NSSI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如社会支持、虐待等。

5.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青少年NSSI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挑选和去重,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整理了国内青少年NSSI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发现国内青少年NSSI行为的研究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向好,研究作者及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紧密,但还有待加强,研究热点也在逐步深化与扩展。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把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可能会由于文献数据不够全面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偏差和局限性。未来研究可结合多个数据库或软件对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进程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韩阿珠, 徐耿, 苏普玉(2017). 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流行特征Meta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38(11), 1665-1670.
[2] 何灿, 魏华, 谢笑春, 雷玉菊(2022). 父母“低头族”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 基于体验回避模型的视角. 心理发展与教育, 38(2), 287-294.
[3] 江光荣, 于丽霞, 郑莺, 冯玉, 凌霄(2011). 自伤行为研究: 现状、问题与建议. 心理科学进展, 19(6), 861-873.
[4] 刘寒梅, 钟年(2023). 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31(3), 568-573.
[5] 刘婉, 万宇辉, 陶芳标, 郝加虎(2017). 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1(3), 230-234.
[6] 徐慧琼, 万宇辉, 许韶君, 张诗晨, 王伟, 曾寒君, 杨蓉, 陶芳标(2019).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3(10), 774-778.
[7] 朱娜娜(2008). 近十年我国知识管理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现代情报, 209(11), 49-52.
[8] 朱星凝, 王玉龙(2023). 粗暴养育与早期青少年自伤的关系: 消极情绪的中介和同学支持的调节作用. 心理技术与应用, 11(5), 281-290.
[9] Esposito, C., Bacchini, D., & Affuso, G. (2019). 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School Bullying and Peer Rejection. Psychiatry Research, 274, 1-6.
https://doi.org/10.1016/j.psychres.2019.02.018
[10] Liu, R. T. (2023). The Epidemiology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Lifetime Prevalence,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orrelates, and Treatment Use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dults in England. Psychological Medicine, 53, 274-282.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100146X
[11] Nelson, E. E., Jarcho, J. M., & Guyer, A. E. (2016). Social Re-Orientation and Brain Development: An Expanded and Updated View.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7, 118-127.
https://doi.org/10.1016/j.dcn.2015.12.008
[12] Ribeiro, J. D., Franklin, J. C., Fox, K. R., Bentley, K. H., Kleiman, E. M., Chang, B. P., & Nock, M. K. (2016). Self-Injuriou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s Risk Factors for Future Suicide Ideation, Attempts, and Death: A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tudies. Psychological Medicine, 46, 225-236.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15001804
[13] Swannell, S. V., Martin, G. E., Page, A., Hasking, P., & St John, N. J. (2014). Prevalence of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Nonclinical Samples: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44, 273-303.
https://doi.org/10.1111/sltb.12070
[14] Valencia-Agudo, F., Burcher, G. C., Ezpeleta, L., & Kramer, T. (2018).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Community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Predictors, Mediators and Moderato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65, 25-38.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8.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