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1世纪被标记为人类社会的长寿时代,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根据2021年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达到2.6736亿人,较2020年增加了99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同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亿,达到2.0056亿人,较2020年增加了33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2%,较上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1]。预计在“十四五”规划期间,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超过3亿人,标志着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过渡到中度老龄化社会[2]。在长寿时代的背景下,老年教育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确保社会和谐及稳定发展的关键策略。老年教育不仅对老年人群体产生积极影响,还支持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因此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提出恰逢其时,符合老年教育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为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3]。因此,全面促进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是当前老年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2. 积极老龄化和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以及关联性
2.1. 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内涵
积极老龄化是一种综合性的理念,旨在通过优化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安全等多个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贡献能力。该理论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2年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的报告中提出: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发挥最大效用和收益的过程[4],旨在应对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积极老龄化理论建立在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这五个基本原则之上,核心包括“健康”、“参与”和“保障”这三大理论支柱[5]。首先,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健康。通过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策略,老年人能够保持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从而延长健康寿命。其次,参与强调老年人在经济、社会、文化、精神和公民等各个领域的积极参与。通过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参与志愿活动和社区服务,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联系和自我价值感。最后,安全指老年人在经济和物理环境中的保障。通过提供适当的社会保障、健康照护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心、尊严地生活。
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核心在于视老年人为社会的重要资源,而非负担。通过创造支持性环境和机会,使老年人能够实现自我潜能并过上充实的生活。此外,该理论强调代际团结和社会包容,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2.2. 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
老年教育,指的是针对老年人群体设计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终身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并促进其健康和心理福祉。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和技术变迁,还强调个人成长和发展,以实现其潜能和自我实现。在积极老龄化的理论框架中,老年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能够帮助老年人积极应对年龄增长带来的挑战,如身体健康的衰退和社会角色的转变。通过提供适应性强的教育课程,如健康管理、数字技能培训、兴趣爱好发展等,老年教育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化,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联系。此外,老年教育还强调包容性和可访问性,确保所有老年人,无论其经济、社会或身体条件如何,均有机会参与学习和成长。
在老年教育的功能方面,可以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社会层面上,加强老年教育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压力,补充劳动力市场,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家庭层面上,发展老年教育有助于缓解代际间的矛盾,促进家庭和谐[6]。对个人而言,老年教育满足了老年人身心发展的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推动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3. 积极老龄化和老年教育的关联性
积极老龄化与老年教育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性。积极老龄化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还强调其社会参与的重要性,而老年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通过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老年教育助力老年人保持社会活跃度,增强其生活质量,并促进其社会、心理和物质福祉。在积极老龄化的理论中,教育被视为老年人继续发展个人能力、维持社会联系和增强生活控制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涵盖了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文化融入的广泛活动。例如,老年教育通过提供健康管理课程、信息技术培训和兴趣小组等,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归属感。因此,老年教育在积极老龄化的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响应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更是实现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生活满意度提升的桥梁。
3.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的这一问题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专业从事老年教育的教师数量有限,二是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方法更新不足。首先,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相对应的教育资源投入,尤其是专业教师的配置并没有同步增长。这导致很多老年教育机构面临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教育的覆盖面和质量。其次,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还需具备对老年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深入理解。然而,目前老年教育师资在这方面的专业培训显著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此外,老年教育领域的创新和研究也相对滞后,这进一步加剧了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师缺乏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动力和资源,难以适应老年教育的发展需求。
3.2. 社会认知限制
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学习能力和教育需求的低估上。在许多人的传统观念中,老年教育常被视为非必需,认为老年人因认知功能和学习能力的下降而难以吸收新知识和技能。这种固有的偏见不仅限制了老年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制定,而且影响了老年人自身对继续教育的兴趣和动力。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老年教育的内容、方式和目标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参与度的低下。此外,多数老年人持有的观念是,在步入晚年后应当退出社会舞台,专注于家庭生活,安享晚年。同时,许多老年人因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下降、思维方式过时或反应迟钝,认为自己已成为家庭和子女的负担,与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无关。莱维的研究表明,带有消极和悲观情绪的老年人较容易患上高血压,相比之下,持有乐观和积极态度的老年人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显著较低[7]。这种自我限定的态度使他们将自己局限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生活空间内,由此产生的消极心态和观念严重阻碍了他们参与老年教育的意愿和紧迫感。
3.3. 政策支持不足
虽然老年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但在政策层面的具体实施和资源配置上仍显不足。第一,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使得老年教育项目往往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第二,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限制也影响了老年教育资源的广泛可及性和质量提升。老年教育所需的资金投入不仅包括课程开发和教材准备,还包括师资培训和教育设施的建设。第三,当前的政策框架缺乏对老年教育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足够关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群体日益多元,但政策制定往往未能充分反映这种多样性,导致教育内容和形式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
4. 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4.1.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在当前我国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已成为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老年教育通过提供各类学习机会,不仅能够帮助老年人维持其社会功能和角色,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互动。社会参与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影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往往展现出更佳的心理状态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同时这种参与也能有效缓解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教育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交网络,还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认同感。除此之外,老年教育的社会参与功能还体现在其能够促进代际交流和理解。通过参加教育项目,老年人可以与不同年龄层的人士共同学习和交流,这种代际互动有助于减少年龄歧视,增进社会的代际和谐。
4.2. 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面临多重压力,这不仅影响其身体健康,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孤独感和抑郁。老年教育通过提供适应老年人特点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首先,老年教育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包括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营养搭配和体育锻炼等,这些都是维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老年人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其次,老年教育还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社交的机会,老年人在参与集体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减少孤立感。此外,学习新技能和知识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有效对抗老年期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最后,老年教育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参与教育活动,老年人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整体提升其生活质量。
4.3. 应对人口老龄化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老年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医疗保健需求增加以及养老资源的分配问题,而在在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指导下,老年教育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和机会,以支持他们继续参与就业,重新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8]。老年教育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延缓其身体和认知功能的退化。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和认知活动,老年教育有助于老年人维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发展老年教育有助于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整体的知识更新和文化传承。老年人是社会经验和智慧的宝库,通过老年教育,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促进代际间的知识和文化交流。
5.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教育的发展策略
5.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针对老年教育的政策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其政策制定应涵盖广泛的支持措施,包括财政资助、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以激励社区组织和私人部门参与到老年教育项目中来。政策制定者需确保老年教育政策具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为老年教育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老年教育基金,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保障资金来源。此外,通过制定具体的老年教育促进法律法规,为老年教育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政策还应鼓励并促进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除了公共投资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私人和非营利组织投资老年教育。这种公私合作模式可以拓宽资金来源,增加老年教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政策支持还应包括建立评估和监测机制,以评估老年教育项目的效果和资金使用的效率。这不仅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也可以根据反馈调整和优化政策,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在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引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可以借鉴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国的管理模式,由教育部门牵头,同时协调涉及老龄问题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以此提升老年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9]。
5.2. 促进课程内容多样化
课程内容多样化是积极老龄化促进老年教育的核心策略之一。这一策略旨在通过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应覆盖健康管理、生活技能、文化艺术、数字技能等多个领域,以适应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同时促进其社会和文化参与。一、健康管理类课程。这一类课程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如何维护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以及如何处理常见的健康问题。此类课程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直接影响。二、生活技能课程。如财务管理、家庭安全、营养烹饪等,旨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的需求,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三、文化艺术类课程。这一类课程包括音乐、绘画、写作等,这些不仅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生活的情趣。四、数字技能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数字技能训练也成为老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浏览等,使老年人能够有效利用现代技术,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5.3. 加强技术利用与接入
在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技术成为连接老年人与现代社会的桥梁。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将帮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定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教育重点之一。这一方案强调了增强老年人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为老年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实操练习、体验式学习、交流分享以及互助合作等多种方式,使老年人能够深入理解新兴技术,有效利用科技成果,积极参与到智慧社会的构建中[10]。
首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教室可以突破传统教育的地理和物理限制,使得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能够接受教育。这些平台应设计成用户友好型,考虑到老年人可能的视力和听力限制,以及对新技术的熟悉度。其次,发展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教育应用程序和工具,如大字体阅读器、语音识别软件和简化的用户界面,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容易地接触和使用数字设备。这些工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独立完成日常任务,如在线购物、预约医疗服务等。再次,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是实现技术利用与接入的关键。老年人往往对新技术感到陌生甚至焦虑,因此,开设基础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课程,教授如何安全地浏览网站、使用社交媒体、操作智能手机等,对于提升他们的技术自信和能力至关重要。
6. 结语
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探讨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面前,老年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需求,更是一种必要的政策方向。老年教育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参与以及实现个人终身学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面对现有的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社会认知限制与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需通过政策支持、课程内容多样化、技术利用与接入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展望未来,积极推动老年教育的现代化、多样化和系统化将是提高国家应对老龄化挑战能力的重要策略。通过这些努力,我们不仅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还能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