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痰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from Phlegm Theory
DOI: 10.12677/acm.2024.1482246, PDF, HTML, XML, 下载: 1  浏览: 35 
作者: 杨 佳, 佀雪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经断前后诸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Climacteric Syndrome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Menopause Phlegm
摘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体内激素变化,而引起一系列轻重不一的症状,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百病皆由痰作祟”,痰致病广泛,症状复杂。本文从痰出发,阐述与痰相关的围绝经期症状和从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和理论依据。
Abstract: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s a series of estrogen changes in the body that cause a range of symptoms that last for months or years, and in 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quality of life. “All diseases are caused by phlegm”, phlegm causes a wide range of diseases, and the symptoms are complex.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phlegm and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from phlegm, providing therapeutic ideas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文章引用:杨佳, 佀雪平. 从痰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临床医学进展, 2024, 14(8): 528-532.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4.1482246

1. 引言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45~55岁绝经前后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导致性激素出现波动或减少,引起的一系列涉及多器官的躯体及精神症状,如月经失调、潮热出汗、失眠,健忘、眩晕耳鸣、情绪异常等症状[1]。这些证候往往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数月甚则迁延数年,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2]。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古代医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散见于“郁证”、“脏燥”、“百合病”等。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本,但由于症状各异,与痰密切相关,现从痰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中医辨治提供可能性。

2. “痰”的发展及与五脏的关系

“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痰是指咳出体外的有形可见之物,广义的痰是津液或水谷精微停于机体各个部位形成的无形之物。《黄帝内经》中“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可以找到痰病理论的萌芽。隋代首次提出“痰”的定义,并提出“痰”不仅是病理产物更是致病因素。朱丹溪提出“百病之中多有兼痰”,其痰病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3]

痰的生成与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证治汇补·痰症》中“脾虚不运清浊,停留津液而痰生”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嗜食肥甘厚味、生冷损伤脾胃,脾虚不能运化,湿浊停聚而成痰。肺主行水,其宣发肃降调节全身的津液代谢,若功能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与排泄则易生痰。《格致余论》中“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气机失常不能推动气血津液,郁滞成痰。心主血脉,在《诸病源候论》中:“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若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循行停液为痰,或心火亢盛灼液为痰。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常,津液停聚为痰;肾阴不足,虚火内生,水液过度蒸腾形成痰邪。

3. 从痰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3.1. 痰与围绝经期情绪异常

围绝经期情绪异常多表现为急躁易怒、情绪焦虑或抑郁、兴趣减退或容易哭泣,甚则胸胁胀痛,自觉咽中有异物等,在某些地区的流行病调查中,更年期烦躁易怒等症状发生率可达48.3%~69.5% [4]。朱丹溪将郁病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一般认为郁证与情志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丹溪心法·六郁》中“气血冲和,万病不生”,若气机调畅,身体各项机能正常,则不易生病。气郁为六郁之先,气机失调,则郁滞不通,《医学正传》所说“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六郁可相互为病,互为因果。痰邪所导致的病,因其所停滞的部位不同,其表现的证就不同,同时易与气、湿、火、瘀互结,变化多端。痰蒙神窍,则精神恍惚,情绪不宁;痰阻胸膈,则心胸满闷,懊恼不安;痰邪停留咽喉,则咽中如有炙脔;痰气互结,则倦怠乏力,兴趣减退;痰与湿结,则情绪低落;痰火上扰,易发为脏躁,烦躁不宁,喜怒不定;痰瘀互结,则苦笑不休,甚则发为癫狂。围绝经期妇女本就脏腑功能衰退,正气偏于亏虚,而痰邪阻滞气机,损伤五脏功能的正常功能,是此病难治,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因痰导致的情志异常各有不同,因此治法也各有不同。痰留胸膈,痰多胸闷,心情低落,纳差,多用温胆汤加减[5];对于痰气交结,咽中有异物感的常用半夏厚朴汤加减[6];《古今医鉴·梅核气》用加味四七汤治疗“喜怒太过,积热蕴降”所致的梅核气。李振华教授[7]认为肝郁脾虚,是发病的根本,土虚木郁,脾土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壅滞中焦,因此在《女科切要》中治疗妇人痰湿壅盛的经典方导痰汤的基础上,去人参、竹茹,加入白术、香附、郁金、乌药、栀子、莲子心、琥珀等创作“清心豁痰汤”。此方健脾疏肝,清心豁痰,对脾虚肝郁,肝阳上亢的脏躁疗效显著。杨震教授[8]提出“三型四法”的郁病治疗经验,将郁病类型分为肝气郁结、痰热瘀阻、心肾不交,并提出疏肝解郁、芳香化痰、活血化瘀、清热滋阴的四种治法。他认为郁病难愈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痰热瘀阻,二陈汤和导痰汤仅能去气分中的痰,而此时痰热入血分,“桃红化浊汤”为杨震教授的经验方,此方芳香化浊,活血化瘀,由桃仁、红花、香薷、藿香、薏苡仁、茯苓、大枣、白茅根等药组成。除此以外,俞琦等人[9]运用温胆汤配合针刺百会、神庭、本神、三阴交等穴,对痰湿体质的广泛性焦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纠正其痰湿偏颇体质。

3.2. 痰与围绝经期不寐

围绝经期的不寐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时多梦易醒,醒后不寐,甚或彻夜不眠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据调查,围绝经期不寐的发生率约为64.82% [10]。围绝经期的不寐有虚实之分,其实者分为痰、瘀、湿、火、郁,病因涉及五脏六腑,而临床中很多久治不愈的患者总与痰浊有关。《济生方》中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痰湿阻滞,气血不能上奉于心,心神失养则不寐;痰湿化热,痰火扰神而失眠;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升降失常则不寐。

对于痰热扰心的不寐患者,其主症为心烦不寐,胸闷呕恶,口苦痰多,目眩耳鸣,心悸等,可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11],清热化痰,和中安神。因脾胃虚生痰者,可区分脾和胃,根据脾升胃降的特性,健脾升清化痰助眠可用温胆汤合四君子汤,和胃降浊化痰助眠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12]。因年老体弱肾阳虚衰,温煦失职,而生痰饮者,贾妮教授[13]认为济生肾气丸较金匮肾气丸,既能从本温补肾阳,又能治标祛湿化痰。除此以外,李美林等[14]使用Meta分析,发现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有明显疗效。

3.3. 痰与围绝经期其他症状

围绝经期崩漏为围绝经期患者的多发症状,发生率高达70% [15],表现为绝经期前后经血淋漓不尽或非时暴下不止,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甚至引起失血性贫血,《女科指掌·调经门》中“痰涎凝滞郁胸中,壅遏经隧气不通,血不归经因漏下,备金抑气可收功”。在治疗上,可以根据症状用旋覆花汤、半夏丸理气化痰,二陈汤燥湿化痰,当归贝母苦参丸活血化痰等[16]

围绝经期异常出汗是围绝经期的常见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汗病多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有自汗和盗汗之分[17]。《丹溪心法》曰:“风病多汗,风散气故也。痰症亦多汗,头眩逆也。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作汗。”痰湿内阻,致三焦气化不利,因此汗出。《证治准绳》言:“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中降痰汤”。

围绝经期肥胖多表现为腹部中心性的肥胖。《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中“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表明妇人在五十岁左右会出现肥胖的情况。肝气郁滞,脾胃运化失常,痰脂堆积,导致肥胖。治疗上可选用半夏、橘红、茯苓配伍紫苏子、莱菔子等燥湿化痰,健脾渗湿从而消其肥胖[18]

围绝经期眩晕多表现为眼前发黑或头晕或自己感觉视物旋转、走路欲倒,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等。《丹溪心法·头眩》提出“无痰不作眩”,痰浊上蒙清窍发为眩晕或痰浊阻滞,气机运行不畅,不达头窍发为眩晕。孔立教授[19]认为气虚痰蒙是围绝经期眩晕的主要病机,治疗应补气化痰开窍为主,常用当归黄芪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贾跃进教授[20]认为莱菔子除消食除胀的功效外还能降气化痰,可用于痰郁所导致的眩晕,痰和瘀可相互胶着,可用郁金、菖蒲治疗气湿痰瘀郁引起的眩晕。

此外,围绝经期记忆力减退发生率占76.54%,研究认为与体内雌激素降低有关[21]。健忘《丹溪心法》中提出“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痰浊阻塞脉络,脑失所养,发为健忘。王婷婷等人[22]认为可以从脾胃入手治疗痰浊,脾胃功能正常,气机升降有序,痰浊去则健忘愈,用藿朴夏苓汤配伍莱菔子、苍术等化痰行气,疗效明显。

4. 总结

调查显示,每位女性几乎都有围绝经期症状[23],只是轻重程度、持续时间不同,有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家庭。然而,很多女性对该阶段认识匮乏,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护人员应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她们度过这段时期。患者正经历着围绝经期这一特殊阶段,此时,身体的脏腑功能逐渐减弱,处于一个相对虚弱的生理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在辨治过程中发现患者同时患有痰邪、血瘀等实证症状,并不能简单地采取祛邪或者补虚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既要清除体内的邪气,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体内的正气。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金志春, 黄佳梅, 蔡紫璨.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3, 39(8): 799-808.
[2] 贾永梅. 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5): 154-155.
[3] 李湛, 贾春华. “痰生百病”的隐喻分析[J]. 中医杂志, 2022, 63(8): 701-705.
[4] 吴杨乔, 刘雁峰, 李冰冰, 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情绪症状相关因素研究概况[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8): 1919-1922.
[5] 侯一鸣, 郭峥, 卞国本, 等. 温胆汤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 30(1): 176-181.
[6] 张桂芳, 李国臣. 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临床思路[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3): 5-6.
[7] 李志鹏, 于丽雅. 李振华.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阳亢型脏躁病验案举隅[J]. 江苏中医药, 2021, 53(4): 59-60.
[8] 任渊, 高娜娜, 孙文竹, 等. 杨震教授治疗郁病经验[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9(10): 1236-1239.
[9] 俞琦, 杨春景, 沈王明. 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痰湿体质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 30(1): 168-170.
[10] 黄旭博, 周艳艳, 周俊英, 等. 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22, 30(2): 119-123.
[11] 田荣花, 邴雅珺, 李涛.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扰心型老年性失眠的理论探讨与验案举隅[J]. 中国民间疗法, 2023, 31(9): 16-19.
[12] 吴皓萌, 徐志伟. 徐志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经验撷菁[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10): 3548-3551.
[13] 张芝, 张鼎, 李焕, 等. 贾妮从“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治疗脑卒中后失眠[J]. 山东中医杂志, 2023, 42(1): 76-79.
[14] 李美林, 吴林玲. 针刺治疗更年期失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0, 9(4): 165-170.
[15] 张诗宇, 陈莹. 围绝经期崩漏的诊疗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22, 14(15): 140-142.
[16] 张为, 杨芳华, 莫素莹, 等. 从痰论治崩漏[J]. 光明中医, 2021, 36(17): 2867-2869.
[17] 弓敏, 丁琳, 刘雅凝, 等. 江杨清治疗汗证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10): 5961-5963.
[18] 温志歌, 黄一珊, 杨映映, 等. 仝小林从“土壅”论治肥胖[J]. 中医杂志, 2022, 63(10): 914-917.
[19] 谢娜, 孔立. 孔立治疗围绝经期眩晕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 2019, 35(2): 29-30.
[20] 刘扬, 樊凯芳, 李雯, 等. 贾跃进从痰瘀论治眩晕[J]. 中医临床研究, 2024, 16(14): 69-72.
[21] 赵玲娟, 孔祥茹, 王凯, 等. 雌激素与围绝经期记忆力减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1, 33(8): 109-112.
[22] 王婷婷, 胡影, 陈兴娟, 等. 从脾调神论治健忘探析[J]. 北京中医药, 2021, 40(5): 505-507.
[23]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 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6(8): 1048-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