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Expor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DOI: 10.12677/mm.2024.144079, PDF, HTML, XML, 下载: 62  浏览: 117 
作者: 张丁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关键词: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Anhui Provinc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Export
摘要: 安徽汽车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产业聚集为其制造、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本文研究的新能源汽车是指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机动车,通过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总体出口以及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情况,指出其新能源汽车出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出口提出相关建议,使其持续地为安徽省外贸发展贡献力量。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hui vehicle industry has cultivated a number of vehicl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ith market competitiveness. The agglomeration of vehicle industry brings great advantages for its manufacturing and exporting. The new energy vehicle studied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motor vehicle equipped with drive motor only which is mainly used for carrying peopl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export statu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Anhui Province, mainly from the overall expor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Anhui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export of new energy vehicle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pointing out its new energy vehicle export problems and analyzing them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new energy vehicle export in Anhui Province to make it continue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Anhui Province.
文章引用:张丁月.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发展研究[J]. 现代管理, 2024, 14(4): 668-674.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4079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大环境的变化,各国注重节能减排,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转型,这为新能源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发展势头强劲,扩大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积攒了国际市场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安徽省虽然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且近年来外贸竞争力不强,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出口额较小,但安徽省出口增速较快。据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安徽省进出口总额于2022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总量由十年前的第14位跃居全国第8位,增幅居长三角第一位。通过分析可知其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据较大比重,拉动了安徽省的经济。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其新能源汽车发展可追溯到2008年,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徽省立即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安徽省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已然出现,“关键零部件–整车–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初步确立 [1] 。但其发展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分析总结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现实指导。

2.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产业基础雄厚

2001年奇瑞汽车承担了首批新能源汽车国家“863”项目,开始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安凯汽车2001年开始研发纯电动客车,2003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纯电动客车国家公告的企业;2009年合肥市成为中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安徽聚集了江淮、奇瑞、蔚来、安凯等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

2.1.2. 政策支持力度大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09年《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实现产品技术升级。2010年发布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10~2015年)》和《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脉络和总体目标。2014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成立,16家企业“抱团”发展。201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2017年安徽省政府又发布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安徽省发改委发布了《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通过各界力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

2.1.3. 科技实力雄厚

安徽省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代表省份,不仅有江淮、奇瑞等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也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汽车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江淮汽车国家级优秀企业技术中心聚集在此。同时,奇瑞国家节能环保汽车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一大批实体研究机构集中在安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科技基础。

2.2. 劣势

2.2.1. 核心技术薄弱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关键步骤是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拥有专利,甚至是掌握行业标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创新驱动力不足、核心技术领域薄弱。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停留在改进现有的技术,而没有实现技术创新上的突破。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有限,电动汽车需要搭载更多的电池,不利于车辆轻便化,但是一味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会增加热失控隐患。此外,还存在电池衰减问题,使得充电不如加油的体验感好。

2.2.2. 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

充电和加氢的便捷性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截至2023年10月,安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排名第二,如图1所示,安徽省充电桩也仅有112,587台,公共充电桩数量位列全国第八。某些城市规定居民安装充电桩必须拥有“个人产权的固定车位”,导致许多电动车主无法在居住小区安装充电桩,小区管理部门还经常以电力负荷大、安全性差等理由拒绝居民在小区安装充电桩 [2] 。充电桩数量限制成为新能源销售中的最大阻碍,同时车桩互联能力有待提升。

数据来源:工信部。

Figure 1. Number of public charging piles by province as of October 2023

图1. 截止2023年10月各省公共充电桩数量

2.2.3. 研发资金不足

对于新能源这样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但安徽新能源汽车实际到位的研发资金不足,与中国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财税补贴政策的调整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行优惠政策大多为临时性文件,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难以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环境 [3] 。研发资金短缺是其发展的短板和劣势。

2.3. 机遇

2.3.1. 绿色发展遍及各领域

绿色发展已经深化贯彻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安徽鲜明地提出“生态强省”的发展思路。在绿色发展和生态强省的趋势和大环境下,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近两年,国家提出“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其在国家实施战略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或其他清洁能源,减少了尾气排放,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 [4] 。

2.3.2.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布局期

安徽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攻关关键性技术、夯实产业创新基础、提升创新平台等八个方面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以新型整零合作机制为抓手,引导整车企业面向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联合推优机制,推动供应商、金融、政策、用户等资源的无缝衔接,推动各类零部件企业聚集发展。安徽构建以合肥、芜湖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省汽车产业核心发展区,探索构建跨城市的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打造“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 [5] 。

2.4. 威胁

2.4.1. 传统汽车强国实力雄厚

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在技术、科研资金、人才管理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一直处于汽车行业的领先位置。欧美国家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地位。近年来,欧美车企纷纷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基于传统燃油车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加之政策加持,欧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6] 。

2.4.2. 发达省份更具备优势

安徽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省份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如其他三个省份明显,其他三个省份均位于沿海地区,贸易方式更便利化,且具有较强的工业、服务业优势,较大的本地市场在资金、人才投入等优势更大,对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威胁。

3.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口现状

3.1. 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三样”之一,其出口表现十分亮眼,助力外贸提质升级。通过在中国海关总署查询商品编码为87038000的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主要用于载人的机动车,绘制图2。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2019~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趋势图,2019~2020年出口量下降是受疫情影响,从2020~2023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截止至10月份,可预估2023年汽车实际出口量有望突破14,000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或以CKD、SKD等形式出口并在东道国的组装工厂进行组装生产 [7] 。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Figure 2. Export volum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2019~2023

图2. 2019~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

3.2. 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情况

安徽已经聚集了奇瑞、江淮、蔚来、长安、比亚迪、大众、汉马等七大整车企业。这些企业是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并创立品牌十分重要。例如江淮汽车前几天发布了三季报,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江淮汽车抓住了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中打造出海新标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获了良好声誉,并赢得一席之地。2023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付10.1万辆,同比增长79%,出口比重占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80%。

4. 安徽新能源汽车出口问题

4.1. 核心研发能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研发投入不足而使得研发无法持续。另一方面,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弱。芯片研发领域存在技术、产品高端化布局较少,研发成果转化应用不足,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研发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就失去了进入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势。改变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局面,除了加大创新的投入外,一个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专利联盟。通过联盟的交叉许可,不仅减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且参与联盟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创新能力,集中创新资源于特定的领域,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联盟的整体创新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8] 。

4.2. 品牌影响力弱

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影响力非常重要,是企业的“商誉”,品牌影响力越强,市场份额也就越大。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专利技术水平及品牌影响力相较于欧美等超级新能源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9] 。我国目前还缺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和企业,虽然有部分汽车集团挤进全球Top 10,但其中很大部分依靠合资公司贡献,国际地位没有得到认可 [10] 。大部分安徽省的汽车生产企业是新兴以及外来企业。本土的龙头企业的带领较少,品牌影响力较弱,导致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较少,不利于出口。

4.3. 营销体系不完善

通过查询出口资料可看到,安徽出口市场虽多,但分布较分散,对单个国家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小于5辆的比比皆是,甚至多数出口为1辆汽车。说明其未能真正了解和满足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市场需求,在营销方面存在较大短板,营销话语体系不完善,这会影响最终的出口数量。目前,国内新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已纷纷走出国门,但是仍未创建国际市场专业团队负责国际市场产品开发、营销等工作 [11] 。

5.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

5.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奖补力度,引导企业成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自身应加大对汽车芯片的研发,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芯片设计技术平台,优化安徽省新能源汽车芯片专利布局。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发力,把企业作为主体,高校作为依托,政府作为支撑,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 。

5.2. 强化品牌影响力

安徽有本土的资深汽车企业例如江汽集团、奇瑞汽车等,蔚来、比亚迪、大众等整车制造企业也在安徽投资建厂。各企业应树立“一盘棋”理念,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他们不应只是各自品牌的名片,更应该是安徽新能源汽车的名片。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相对慢于国内,各企业可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深度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力度,建立自己的品牌,让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实现品牌出海。中国汽车企业可以选择那些品牌认知度高、技术沉淀性深、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并购,承继其品牌、技术、人力资源及营销渠道 [13] 。

5.3.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发展中,政策激励能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14] 。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安徽省政府应针对性地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出口有利的政策,例如出口补贴、关税减免、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面,并使其发挥长效机制,并不是昙花一现般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争创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5] 。建立、健全从政府的顶层设计到政策执行到执行考核的体系,切实注重企业所需,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台有利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出口。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见效较快,这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完善和企业对政策的快速响应速度 [16] 。

参考文献

[1] 宋盛楠.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升级路径研究[J]. 安徽科技, 2023(5): 12-14.
[2] 张厚明.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科学管理研究, 2020, 38(5): 83-86.
[3] 孟宪民, 王韬, 孙浩洋.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其财政支持政策探究[J]. 地方财政研究, 2023(11): 81-89.
[4] 王晓萌.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J]. 汽车与新动力, 2024, 7(1): 1-3.
[5] 孙菲, 陈亮, 戴莹琦.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22, 22(10): 366-371.
[6] 公丕明.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影响因素、特征表现与提升路径[J]. 现代管理科学, 2022(4): 63-72.
[7] 刘刚, 张晓兰.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路径探讨——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背景[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2): 189-192.
[8] 汪张林.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联盟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3): 136-139.
[9] 李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新能源市场的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4(1): 13-16.
[10] 王东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 汽车文摘, 2022(3): 34-43.
[11] 黄伟凤.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及“走出去”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19(10): 83-84.
[12] 胡亚林, 施慧敏, 王俊朝, 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路径研究——产学协同创新的视角[J]. 黑河学院学报, 2022, 13(11): 27-31.
[13] 程源, 冯杰.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 2020(8): 21-24.
[14]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政策激励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学决策, 2022(5): 71-85.
[15] 赵艳莉, 徐松.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21, 12(5): 59-60 76.
[16] 武力超, 吴政贤, 林澜, 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23, 41(3): 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