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学校氛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chool Climat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obile Children and Educational Recommendations
DOI: 10.12677/ap.2024.144221, PDF, HTML, XML, 下载: 53  浏览: 84 
作者: 李 睿: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流动儿童学校氛围心理健康家校合作Mobile Children School Atmosphere Mental Health Home-School Cooperation
摘要: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的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导致流动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学校氛围包括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物理环境以及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方面,这些因素对于提供社交支持、缓解学业压力、调节消极情绪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积极友好的学校氛围对于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以期改善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Abstract: Since the 1990s,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China has been conducted on a family basis, resulting in a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igrant children. However, the mental health issues of these migrant children are often overlooked. School atmosphere, including peer relationship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alleviating academic pressure, regulating negative emotions, and enhancing social adaptation skills.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and friendly school atmosphere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childre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targeted educational recommenda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children, promoting their overall health and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李睿 (2024). 理解学校氛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心理学进展, 14(4), 306-31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4221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对于许多流动人口家庭来说,都面临着儿童是“流动”还是“留守”之间的两难选择。在这群儿童中,留守儿童更为人们所熟知,2016年初国务院还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虽然留守儿童确实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但与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

家庭单位型的流动现象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即流动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加。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18周岁以下学龄儿童被称为流动儿童(卢清,陈里霞,2008)。截至2020年,中国流动儿童数量为7109万人,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一倍。根据我国教育平等原则,各级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应平等对待流动儿童,确保他们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人才。然而,现有研究表明,与同龄的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为脆弱,并呈持续恶化的趋势(孟珊珊,孙远刚,2021)。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学习过程和适应问题,还要重视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学校氛围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2. 学校氛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氛围是指对学校成员心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对持久的环境特征(何二林,叶晓梅,毛亚庆,2022)。国内外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物理环境是学校氛围的三个重要维度(Cohen et al., 2009)。此外,研究者还指出学生感受到的父母支持和学校与家庭合作也是学校氛围的重要方面(Thapa et al., 2013)。正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重要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积极的学校氛围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利,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根据生态系统理论(Bronfenbrenner & Evans, 2000),学校是除家庭环境外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学校氛围反映了学校质量和特征的综合情况,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供社交支持

流动儿童由于离开原来的学校、朋友和熟悉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分离焦虑。他们可能会对离开家乡和亲友感到不安,担心失去原有的社交支持和归属感。他们从一个学校转移到另一所学校,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这种转变可能导致适应困难,使他们感到不安和孤独,他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学校氛围的积极和友好特点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社交支持。这包括与同学、老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和友谊。当流动儿童频繁转学时,他们可能面临适应新环境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困难。学校氛围中友好和支持性的社交关系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这种社交支持可以减轻流动儿童在新环境中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王晖,熊昱可,刘霞,2018)。

2.2. 缓解学业压力

流动儿童可能面临学业压力的增加(宋潮,王建平,2017)。当他们到新学校后,可能需要追赶或适应新的学习进度和要求,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和考试要求,而频繁转学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的滞后。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自卑和学习困难,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校氛围中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和学习资源的支持与否,都会对流动儿童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一个积极的学校氛围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支持,帮助流动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逐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2.3. 调节消极情绪

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可能会对流动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造成影响。情绪调节能力在儿童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保护作用(白丽,陈陈,2018)。但是,流动儿童在转学时可能面临更多的消极情绪,自己难以应对和调节。他们常常具有更多心理失衡、情绪失衡和适应不良的心理症状(胡宁等,2009),经历更多的情绪起伏,包括焦虑、抑郁和自卑等。流动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精神压力得不到及时排解,情绪宣泄缺乏正确引导,致使其不能正确认知与管理自己的情绪(蔺秀云等,2009)。

一个积极的学校氛围可以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当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友善、关爱和支持的地方时,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交互动。这种积极地参与可以促进他们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情绪稳定性。另外,一个支持性的学校氛围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的机会。当流动儿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们更有可能寻求帮助和分享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支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减轻情绪压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2.4.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由一般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构成(子华明,2018)。一般适应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则表现为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灵活应对,并能积极解决困境。然而,流动儿童由于身份认同的矛盾存在,可能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阻碍其社会融合(王中会,蔺秀云,2012)。

学校氛围对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也至关重要。一个积极的学校氛围可以提供丰富的社交经验和机会,帮助流动儿童与同学建立友谊、学会合作和解决问题。这种社交经验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建议

学校氛围对于所有学生的教育发展都至关重要,而对于流动儿童来说,一个温暖、包容和关注的学校氛围更加具有重要意义。流动儿童经历了频繁的搬迁和学校转换,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适应困难,因此,学校应该特别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3.1.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流动儿童由于经历了多次搬迁和学校转换,可能面临学习进度和知识重叠的问题。学校可以根据流动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包括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学习并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学校应该根据每个流动儿童的具体情况,安排专门的教师,与流动儿童密切交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导。这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解决学习困难,并弥补学习差距。

3.2. 建立多元化的文化课程

流动儿童在多次转学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教育体系,学校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文化课程,包括语言课程、文化体验活动等,帮助他们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首先,流动儿童来自不同地区,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地域文化差异,并将这些差异融入课程设计中。例如,在历史课上,学校可以引入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并邀请流动儿童分享他们的家乡文化。再者,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社区组织、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流动儿童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3. 提供心理辅导

流动儿童由于搬迁和学校变换的频繁性,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第一,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为流动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处理情绪问题,增强心理韧性。第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互动游戏或小组讨论等,以帮助他们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焦虑等。第三,学校应该定期评估流动儿童心理支持服务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以确保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持续改善。

3.4. 鼓励同伴互助

学校应该培养一个友善和互助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们主动帮助流动儿童适应新环境。一是可以制定明确的友善行为守则,包括互相尊重、帮助他人等内容,让所有学生都清楚友善行为的标准。二是可以定期组织友善活动,如友谊日、友善周等,通过各种趣味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培养友善氛围。三是可以成立友善小组,由学生自愿参加,负责组织友善活动和倡导友善行为,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另外,学校可以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让他们能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主动展现同伴互助的行为。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为流动儿童创造一个友善、互助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友谊。

3.5. 加强家校合作

流动儿童的家庭在搬迁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和适应问题。一、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议,邀请流动儿童的家长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等问题。通过家长会议,学校能够了解家长的关切和期望,同时也能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安排。二、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家校共建活动,如亲子游园、亲子手工制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三、学校可以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课程,邀请专业人士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和引导流动儿童,同时也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四、学校还可以组建家长志愿者团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和项目,让家长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加强与流动儿童家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注和支持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4. 结语

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学校作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氛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了解学校氛围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者提供更有效地支持和帮助,为流动儿童提供一个更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流动儿童提供支持和关爱的氛围。通过建立开放的沟通、理解和共同责任,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个和谐和积极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学业、情感和社交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二林, 叶晓梅, 毛亚庆(2022). 学校氛围对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 教育学, 18(3), 144-158.
[2] 胡宁, 方晓义, 蔺秀云, 刘杨(2009). 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 用心理学, 15(2), 166-176.
[3] 蔺秀云, 方晓义, 刘杨, 兰菁(2009).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 心理学报, 41(10), 967-979.
[4] 卢清, 陈里霞(2008). 流动儿童心理特征研究综述. 鸡西大学学报, 8(4), 29-31.
[5] 孟珊珊, 孙远刚(2021). 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2), 69-71.
[6] 宋潮, 王建平(2017).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业压力的关系: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探, 37(6), 561-566.
[7] 王晖, 熊昱可, 刘霞(2018). 亲子关系和朋友支持对流动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的保护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5), 614-624.
[8] 子华明(2018).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和培育途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37(4), 112-115.
[9] 白丽, 陈陈(2018). 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轨迹——一项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34(4), 96-103 124.
[10] 王中会, 蔺秀云(2012). 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及对其城市适应的影响. 中国特殊教育, (12), 12-18.
[11] Bronfenbrenner, U., & Evans, G. W. (2000).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Emerging Questions, Theoretical Models, Research Designs and Empirical Findings. Social Development, 9, 115-125.
https://doi.org/10.1111/1467-9507.00114
[12] Cohen, J., McCabe, E. M., Michelli, N. M., & Pickeral, T. (2009). School Climate: Research, Policy, Prac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11, 180-213.
https://doi.org/10.1177/016146810911100108
[13] Thapa, A., Cohen, J., Guffey, S., & Higgins-D’Alessandro, A. (2013). A Review of School Climate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3, 357-385.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1348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