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野生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Plant Resources of Rhododendron in Wild City of Deyang
DOI: 10.12677/BR.2018.75061, PDF, HTML, XML, 下载: 1,007  浏览: 1,47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志武, 王戈, 喻晓钢, 郑文:德阳市林学会,四川 德阳
关键词: 德阳市杜鹃科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Deyang City Azalea Plant Resources Diversity Study
摘要: 杜鹃花科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花卉植物,其中杜鹃花属植物更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德阳地处龙门山脉,杜鹃花科植物种类繁多,为了摸清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多样性情况,我们从1994年开始4次对德阳市野生杜鹃花科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德阳市分布有杜鹃花科植物8属69种。其中,北极果属2种;岩须属2种;吊钟花属3种;白珠树属5种;珍珠花属1种;杜鹃花属52种;马醉木属1种;越橘属3种。杜鹃花属植物是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优势属种,占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的75.4%。
Abstract: Many plants of the family Ericaceae are Chinese traditional flower plants, among which the genus Rhododendron is one of the top ten most famous flowers in China. Deyang is located in the Longmen Mountains, and there are many species of Ericacea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is family in Deyang City, four surveys on wild had been conducted since 199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altogether 8 genera and 69 species of Ericaceae in Deyang City. Among them, the species numbers of the 8 genera Arctous, Cassiope, Enkianthus, Gaultheria, Gaultheria, Rhododendron, pieris and Vaccinium are respectively 2, 2, 3, 5, 1, 52, 1 and 3. Rhododendron is the most dominant genus of the family in Deyang City, accounting for 75.4% of the Ericaceae family in Deyang City. 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ments for their protection were also provided.
文章引用:刘志武, 王戈, 喻晓钢, 郑文. 德阳市野生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植物学研究, 2018, 7(5): 507-513. https://doi.org/10.12677/BR.2018.75061

1. 引言

杜鹃花科(Ericaceae)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花卉植物,其中杜鹃花属植物更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的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白居易有诗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有资料记载,杜鹃花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又以中国为最,约有570余种,占世界杜鹃花资源的57%左右,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杜鹃花匹敌,中国是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占世界杜鹃花品种的40%,是杜鹃花野生资源的分布中心,有“世界杜鹃花的植物王国”之称。我国关于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492年陶宏景的《本草经集注》,书中记载了羊踯躅的作用,即“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杜鹃花更为详细。但真正的从现代植物学角度的研究,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英、法、德、俄)学者的采集研究开始的,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传教士戴维先生曾先后在我国的横断山脉的邛崃山脉和龙门山脉调查杜鹃花科植物,他曾在龙门山脉的九顶山区调查搜集到30余种杜鹃花科植物,记入他的《戴维植物志》,国内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采集、研究和发表论文,其中,方文培是世界杜鹃花科植物研究的权威,曾多次到九顶山区调查杜鹃花科植物,面对众多的杜鹃花科植物种类,他曾兴奋地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说这又是一个杜鹃花科植物分布中心。昆明植物所的植物学家浦发鼎先生30多年前曾在四川境内德阳市所辖的九顶山上采集标本,他说当年的九顶山就是一个杜鹃花的博物馆,从上到下海拔几千米的山体,到处开满了各种杜鹃花,即便是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顶,也有密密麻麻的高山杜鹃绽放,“人像一只猴子,在开满了鲜花的杜鹃林上攀援着。”由此可见,德阳市的杜鹃花科植物资源是十分丰富,可是,见于资料的却很少,为了摸清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多样性情况,我们于1994.05~1994.08、1998.04~1998.10、2005.04~2005.09、2010.03~2010.11共4次对德阳市野生杜鹃花科植物开展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区域、保护现状,为政府制定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自然概况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纵跨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及西北山区,西北与阿坝州的茂县连界,东北毗邻绵阳市中区、安县和三台县,西南紧靠成都市的彭州市、青白江区、金堂县和内江市的乐至县,东南与遂宁市的大英县接壤,幅员面积6023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本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7℃~16.7℃,全年无霜期271~282天,相对湿度79%~83%,年降雨量882.5~1097.7 mm。由于受地质结构和岩性的控制与影响,我市地貌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山、丘、坝皆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倾斜。最低海拔280 m (中江普兴乡),最高海拔4989 m (什邡九顶山),相对高差4679 m,生物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海拔700 m以下是农田林盘林带;海拔700~1600 m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600~2000 m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000~2700 m为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700~3600 m为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3600~4300 m为高山灌丛草甸;海拔4300 m以上为高山流石滩植被;海拔4980 m以上为高山荒漠带。土壤类型多样,中部平原多为冲积土,以灰色潮土和灰棕色潮土为主,分布在河流两岸,为现代河流冲积物;丘陵地带以紫色土为主,姜石黄泥主要分布在市东南部,质地粘重;西北低山为山地黄壤。适应杜鹃花科等多种植物生长。

3. 调查方法

按照林业部《全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规程》和《四川省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调查方法,并根据德阳市具体景观类型及面积,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随机布设80个样方(每个样方15 m2),其样方覆盖全区的主要生境和大部分地区,采集杜鹃花科植物标本,进而了解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分布种类和范围。再通过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借以对外业调查不足加以补充。

4. 调查结果

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资源主要有小乔木和灌木,全市各个生境均有分布,海拔180~4800 m之间的农田林盘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的山坡林中、灌丛、溪边、路旁、草丛中都有杜鹃花科植物存在,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Table 1. Table of diversity of wild azaleas plant resources in Deyang City

表1. 德阳市野生杜鹃科植物资源种类多样性统计表

4.1. 属种分布

德阳市辖区内杜鹃花科植物的属、种鉴定是依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著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黎盛臣《中国野生花卉》和马丽莎《四川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应用》比对进行的,结果发现德阳市辖区内分布有野生杜鹃花科植物8属69种 [1] [2] [3] 。其中,北极果属2种;岩须属2种;吊钟花属3种;白珠树属5种;珍珠花属1种;杜鹃花属52种;马醉木属1种;越橘属3种。杜鹃花属植物是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优势属,占德阳市杜鹃花科植物的75.4%。

4.2. 垂直分布

德阳市是一个狭长的地区,东西长近200 km2,海拔由东南280 m向西北山地攀升,直到4989 m,相对高差在4600 m以上,垂直带谱明显,植物多样性丰富,其垂直分布如下:

海拔700 m以下为农田林盘林带,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吊钟花、毛叶米饭花、耳叶杜鹃、杜鹃、长蕊杜鹃、马醉木、南烛、宝兴越橘等8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11.6%。

海拔700~1600 m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灯笼花、毛叶吊钟花、吊钟花、尾叶白珠、毛叶米饭花、银叶杜鹃、毛肋杜鹃、耳叶杜鹃、美容杜鹃、黄杜鹃、凹叶杜鹃、疏叶杜鹃、岷江杜鹃、羊踯躅、尖叶杜鹃、早春杜鹃、多鳞杜鹃、杜鹃、长蕊杜鹃、长毛杜鹃、马醉木、南烛、宝兴越橘、红花越橘等24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34.8%。

海拔1600~2000 m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北极果、毛叶吊钟花、吊钟花、四川白珠、尾叶白珠、红粉白株、铜钱叶白珠、毛枝白珠、毛叶米饭花、银叶杜鹃、毛肋杜鹃、耳叶杜鹃、美容杜鹃、凹叶杜鹃、疏叶杜鹃、岷江杜鹃、星毛杜鹃、黄花杜鹃、小花杜鹃、宝兴杜鹃、绒毛杜鹃、早春杜鹃、阔柄杜鹃、多鳞杜鹃、长蕊杜鹃、四川杜鹃、长毛杜鹃、圆叶杜鹃、红花越橘等29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42.1%。

海拔2000~2700 m为中山针阔叶混交林带,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北极果、岩须、毛叶吊钟花、吊钟花、四川白珠、尾叶白珠、红粉白株、铜钱叶白珠、毛枝白珠、雪山杜鹃、问客杜鹃、紫花杜鹃、银叶杜鹃、毛肋杜鹃、苞叶杜鹃、巴朗杜鹃、美容杜鹃、头花杜鹃、秀雅杜鹃、树生杜鹃、疏叶杜鹃、星毛杜鹃、长鳞杜鹃、高山杜鹃、黄花杜鹃、小花杜鹃、宝兴杜鹃、山光杜鹃、绒毛杜鹃、早春杜鹃、阔柄杜鹃、多鳞杜鹃、黄毛杜鹃、金黄杜鹃、紫斑杜鹃、千里香杜鹃、长毛杜鹃、亮叶杜鹃、无柄杜鹃、褐毛杜鹃、皱皮杜鹃等41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59.4%。

海拔2700~3600 m为着亚高山针叶林带,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北极果、红北极果、短叶岩须、岩须、毛叶吊钟花、吊钟花、四川白珠、尾叶白珠、红粉白株、铜钱叶白珠、毛枝白珠、雪山杜鹃、问客杜鹃、紫花杜鹃、毛肋杜鹃、苞叶杜鹃、巴朗杜鹃、美容杜鹃、头花杜鹃、秀雅杜鹃、树生杜鹃、大叶金顶杜鹃、乳黄叶杜鹃、星毛杜鹃、长鳞杜鹃、高山杜鹃、小花杜鹃、山光杜鹃、绒毛杜鹃、凝毛杜鹃、海绵杜鹃、青海杜鹃、多鳞杜鹃、黄毛杜鹃、金黄杜鹃、紫斑杜鹃、千里香杜鹃、长毛杜鹃、亮叶杜鹃、无柄杜鹃、褐毛杜鹃、圆叶杜鹃、皱皮杜鹃等43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62.3%。

海拔3600~4300 m为高山灌丛草甸,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红北极果、短叶岩须、岩须、毛叶吊钟花、尾叶白珠、雪山杜鹃、美容杜鹃、头花杜鹃、大叶金顶杜鹃、乳黄叶杜鹃、高山杜鹃、山光杜鹃、凝毛杜鹃、樱草杜鹃、青海杜鹃、毛叶杜鹃、红背杜鹃、黄毛杜鹃、紫斑杜鹃、千里香杜鹃、长毛杜鹃、亮叶杜鹃、紫丁杜鹃、无柄杜鹃等24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34.8%。

海拔4300 m以上高山荒漠流石滩,杜鹃花科植物分布有雪山杜鹃、头花杜鹃、高山杜鹃、青海杜鹃、红背杜鹃、金黄杜鹃、紫斑杜鹃、千里香杜鹃、亮叶杜鹃、紫丁杜鹃等10种,占本市杜鹃花科植物69种的14.5%。

5. 保护建议

5.1. 建立基地,开展驯化研究

杜鹃花科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杜鹃花科植物育种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掌握更多的杜鹃种质资源,为进一步培养新的杜鹃花科植物品种作好准备工作。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行杜鹃的引种驯化研究,而中国是从60年代开始引种驯化研究的,80年代开始引种驯化工作。因此,市、县林业部门要建立杜鹃花科引种驯化基地,加强对野生杜鹃引种驯化研究。

5.2. 引种栽培,开展保护研究

杜鹃花科植物固然是我国的优势植物种群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利用,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必须加强保护,地方林业部门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组培基地,采用组培繁殖保护资源对于野生杜鹃的一些特有种、濒危种、优良种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予以培育,扩大种群,进而引入栽培,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保护中国的野生杜鹃花科资源。

5.3. 杂交选育,开展育种研究

杜鹃花科植物是我国十大名贵花卉之一,要重视杜鹃的育种研究工作。我国对杜鹃花科植物的育种研究起步很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应该进一步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野生杜鹃花科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杂交非常频繁,而中国野生杜鹃花科植物中又不乏抗性强的种类,因此,各级林业部门应与科研院所合作,在自然界中选育抗性强、品质优良的种类与栽培种进行杂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中国的野生杜鹃花科资源,进而培育旅游后备资源。

5.4. 挖掘推广,开展利用研究

要加强对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利用研究。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很高,目前在中药、藏药、苗药上已有了很多应用,要努力挖掘杜鹃花科植物其它的开发利用价值,要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条件下开展杜鹃花科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这样既可以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杜鹃花科植物野生资源,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护中国的野生杜鹃花科资源,使其不致于退化和灭绝。要对杜鹃花科植物品种进行创新,利用我国丰富的杜鹃花科野生植物原种资源来进行杂交育种,进行花期调控,培育抗逆性强、色彩丰富、花香浓郁的优异品种,消除旅游淡旺季,有效地利用杜鹃花科植物资源。

基金项目

德阳市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德阳市野生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2013NZ042)。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2] 黎盛臣. 中国野生花卉[M].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
[3] 马丽莎. 四川杜鹃花属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 2004, 29(b05):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