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习得理论下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研究
A Study on the Transfer of English Phonetics to German Phonetics under the Theory of Trilingual Acquisition
DOI: 10.12677/ml.2024.125409,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81 
作者: 陶李烨: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三语习得语言迁移德语语音Trilingual Acquisition Language Transfer German Phonetics
摘要: 英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的西日耳曼语支,在发音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已经在小学就学习了英语,并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因此,他们经常将英语学习方法带入德语学习中,从而产生语言迁移的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迁移都有积极的影响。德语学习者有时会忽略英语和德语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语音学习错误。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语言迁移对德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其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提出需要解决的错误,帮助德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德语发音。
Abstract: English and German belong to the West Germanic branch of the Germanic language family, and have similarities in pronunci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most German learners in China are already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 They often bring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into German learning, thus producing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ransfer. However, not all language transfer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German learners sometimes overlook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German, resulting in phonetic learning mistakes.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this study is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ransfer on the phonetic learning of German learners and its reasons.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the error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are put forward to help German learners better master German pronunciation.
文章引用:陶李烨. 三语习得理论下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642-64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409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融合的现象出现导致部分英语和德语单词的发音重合。德语母语者有时会使用英语发音规则来拼写德语单词,而不是根据传统的德语发音进行拼读。因此,英语和德语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在小学甚至幼儿园时就已经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学习,因此他们经常将英语学习方法带入德语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德语发音时,德语学习者经常根据英语发音规则拼写外来单词。这导致德语学习者模糊了英语和德语的拼写规则,进而导致沟通困难。这就是消极语言迁移的影响。

英语和德语同属于印欧日耳曼语系的西日耳曼语支,在发音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德语学习者可以从英语学习中吸取经验,帮助他们学习德语。但是,相似性并不等同于相同性。英语和德语之间的语音差异不容忽视。如果盲目照搬英语学习方法,德语学习者将面临语言学习的困难。

语言迁移理论指出,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与外语的语言规则一致,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将对目标语言产生正向影响,称为正向迁移。负迁移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英语学习经验对德语学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解释。

本研究期望揭示英语基础如何具体影响德语语音学习,并探讨这种影响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研究还将讨论个体差异如何在迁移过程中起作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发现制定更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实现三语习得的最大效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丰富三语习得理论,而且能为教育实践提供实用的指导,以应对多语教育挑战,培养具备高度语言适应性的现代人才。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术语界定

2.1.1. 三语习得理论

三语习得是指学习者除了母语和他们已经掌握(或未完全掌握)的第二门外语之外,还学习一种或多种语言。三语习得理论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但它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1] 。随着三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三语习得理论不再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附属品,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存在。汉语德语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将第二外语(英语)学习方式带入德语学习中,这对德语学习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1.2. 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通过母语的发音、含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与外语的语言规则一致,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将对目标语言产生正向影响,这称为正向迁移。负迁移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语言迁移可以用来解释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三语习得理论研究

三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Ringbom (1987) [2] 在其《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首先研究了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从那时起,第三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应运而生。Kolb Nadine (2023) [3] 在《第三语言习得的结构相似性》中分析了第三语言学习过程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相似性,肯定了第二语言学习方法的适用性。陈康(2021) [4] 在《从第二语言英语到第三语言的语言迁移》和《法语及其教学意义》中进行了对英语和法语在时态、音韵学和动词结构方面的语法异同的比较分析。他认为学习第三门外语不能复制一套英语的规则和模式,因为有些会帮助学习者,但更多的会对第三门外语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即负向迁移。

2.2.2. 语言迁移研究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Odlin [5] 在他的著作《语言迁移》中进一步定义了语言迁移。他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源于目标语言与学习者已经获得或尚未获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第二语言的负迁移效应更大,第三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和错误都是由于缺乏扎实的第二语言学习造成的。

2.3. 研究总结

回顾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研究迁移理论的一个方面,即关注语言的负迁移。虽然只关注研究的一个方面有利于更具体、更准确的研究,但学者们不可避免地会有偏见,因此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与此同时,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以日语和法语为第三语言的学生,而忽略了德语学习者。然而德语是西欧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因此更深入地研究德语学习过程受到的迁移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实证研究,提供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启示。

3. 理论框架

3.1. 理论模型

3.1.1. 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2A)是一个复杂且个体差异显著的过程,它涉及到习得者如何在母语或其他先前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策略和环境接触来掌握新的语言系统。L2A的理论框架主要由两大阵营构成: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以强化学习和模仿为基础,强调外在的刺激和反馈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语言行为并模仿,可以习得新的语言结构。在语音学习中,行为主义者可能关注模仿母语发音的精确性,以及通过重复练习来改善发音准确度。

而认知主义理论则从内部认知过程出发,关注学习者如何处理和组织新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存在“内化”和“监控”两个阶段,内化是无意识的语言能力发展,而监控则是有意识的语言使用和修正。在语音习得中,认知主义者关注习得者如何在察觉到母语和目标语音的差异后,调整自己的发音策略。

在三语习得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理解英语对德语学习的迁移效应提供了基础。学习者可能会利用英语的发音规则、音位和词汇知识来预测和解释德语的语音特征,这被称为正向迁移。然而,如果英语中不存在或与德语不同的语音特征,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德语发音中产生错误,这是负向迁移的表现。

3.1.2. 三语习得

三语习得(Trilingual Acquisition)是对第三语言学习过程的研究,它超越了二语习得的范畴,探讨了学习者在掌握母语和第二语言之后,如何习得并整合第三个语言系统。三语习得理论在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多语者,他们不仅会说两种语言,还可能掌握第三甚至更多的语言。

三语习得的特点在于其复杂性和动态性,它涉及到更多元的语言输入、更复杂的语言结构认知以及更深层次的语言整合。与二语习得相比,三语习得者可能面临更多的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层面的混淆,但他们也可能因为拥有更多语言资源而产生更丰富的语言网络,这有助于他们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灵活切换和交际。

在三语习得的理论框架中,迁移效应起着核心作用。它既包括正向迁移,即先前学习的两种语言对第三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也包括负向迁移,即学习者在习得第三语言时受到前两种语言的消极影响。跨语言的共性与特性、语言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个体差异都影响着迁移效应的强度和方向。

三语习得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洞察学习者如何在三语环境中进行语音学习的框架。它强调了先前语言知识的潜在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教育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价值,克服可能的障碍。在后续的实验分析中,研究者将结合这些理论,解读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实际影响,为三语习得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见解。

3.1.3. 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L2 Transfer)是跨语言学习的核心现象,它描述了学习者在习得新语言时,如何不自觉地使用其母语或先前学习的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在三语习得的语境中,语言迁移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义层面,更在语音学习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英语对德语的语音迁移效应包括正向迁移,即英语的语音特征和规则帮助德语学习者更快地掌握德语发音,以及负向迁移,即英语的语音习惯对德语的正确发音构成潜在障碍。

在语音正向迁移中,英语和德语的相似性起到了关键作用。两者都属于日耳曼语系,拥有相似的字母系统、大部分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则,以及对长音和短音的区分。这种相似性使得英语学习者在德语学习初期能够相对快速地识别和模仿德语的发音模式。然而,负向迁移在特定音位和复杂语音结构上尤为明显。此外,德语中某些音位在英语中并不存在,这需要学习者调整他们的发音习惯以适应这些新音位。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这些迁移效应的机制在语音迁移中的作用。通过对英语基础学习者的德语发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将揭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效应如何随学习过程变化。最后,本研究将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优化三语习得过程,提高学习者的语音技能,为多语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2. 理论分析

在深入理解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效应时,理论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节将从语言迁移理论、三语习得理论以及个体差异理论的层面,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指导研究者探索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并解释迁移效应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研究者可以构建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探讨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效应。本研究将分析英语基础学习者的德语发音表现,识别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的具体特征,以及这些效应是如何随着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而变化的。此外,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策略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语的正迁移效应,并最小化负向迁移的影响,以优化三语习得过程。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帮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不仅能丰富三语习得理论,还能为多语教育实践提供实证支持,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和使用英语和德语。

4. 方法论

4.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探讨了三语习得理论下英语语音向德语语音的转移:

1) 英语语音规则对德语学习者的语音学习有何迁移影响?

2) 英语学习方法中德语语音学习应纠正哪些错误?

4.2. 数据收集与分析

4.2.1. 数据源

样本选择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英语发音对德语发音的迁移为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1年级德语班的21名学生,比较英语学习方法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效应。选择这个样本群体的原因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可以作为英语对德语语音迁移的中介变量,以评估迁移效应的强度和方向。本研究参与者的背景信息如表1所示。

Table 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objects

表1. 研究对象背景信息

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形式,以多项选择题为主。本研究涉及的对象均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1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同时,本研究选取5名受试者进行个人访谈,主要是为了补充和扩展问卷内容。

4.2.2. 数据分析

为探索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使用了两种研究工具,即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

1) 问卷调查

考虑到经济性和便利性,本研究采用主观评分量表,即问卷调查。这份问卷基本上可以回答研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具体请参见表2

2) 案例访谈

为了研究第二个问题,作者采访了来自德语课的五名受访者。采访大纲如表3所示。

Table 2. Questions of the questionnaire

表2. 问卷问题

Table 3. Outlines of the interview

表3. 采访提纲

5. 结果与讨论

5.1.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21年级德语班学生受语言迁移影响的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4),研究对象在学习德语时均受到英语语言迁移的影响。此外,约62%的研究对象在学习德语辅音时受到语言迁移的影响。同时,约71%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有较大的负迁移效应。

Table 4. Results of the survey

表4. 调查结果

这些发现表明,研究对象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确实受到英语语言迁移的影响。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德语辅音学习中。特别是对于那些第一语言不是德语的人,当其接触德语时,他们自然会把母语的特点带入新语言的学习中。

例如,“st”的辅音组合在英语中不需要卷舌,而在德语中发音时则需要卷舌。当“s”单独出现时,英语和德语发音相同,但是当“st”组合在一起时,尤其是在单词头部的位置,“s”会发生变化。同样,德语中的“w”与英语中的“v”发音相同,如果不纠正,其发音可能会模棱两可,进而导致误解。

然而,不能否认语言迁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德语中的大多数元音字母都与英语中的元音字母相同,德语学习者可以从英语发音中学习,以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效应是复杂的,表现为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的交织。英语基础有助于德语发音的某些方面,但在特定音位和复杂语音结构上,英语的影响可能导致学习者面临挑战。本研究的发现对三语习得理论进行了实证补充,并为多语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指导原则。

一般来说,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负面影响,而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利用它来促进语言学习。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学习者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此外,他们还可以多听多说,加强语音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德语的发音。

5.2. 英语学习方法导致的德语语音学习错误现状

这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访谈完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70%的受访者认为德语语音学习受英语负迁移影响较大。因此,笔者从这15个对象中选取了5个对象进行访谈,并指出了德语音韵学学习中需要纠正的错误。

例如,在引入许多外来词,如das Internet,der Computer,das Hotel,这些词是德语直接从英语引用而来的,单词的拼写没有改变,只是直接在它前面添加了词性。在发音上,也基本保留了英语的发音,但有些长时间进入的外来词会用德语读。例如,“Hotel”一词的结尾“el”发音带有德国口音。“bus”一词在德语和英语中的拼写相同,含义相同,但发音不同。英语“u”需要发/ʌ/音,而德语需要发/ʊ/音。

受访者表示,德语学习最大的困难是发音。有些德语发音规则与英语不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适应它们并不断纠正发音和单词选择,以便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6. 结语

6.1. 主要发现

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受到英语语言迁移的影响,尤其是在辅音学习方面。迁移现象在语音学习中尤为明显,英语和德语在辅音发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这些细微的差异会引起混淆,导致学习者在发音上犯错误。

然而,语言迁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新语言的特征,从而加深他们对它的知识和理解。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来提高他们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6.2. 研究意义

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对英语语音学习向德语语音学习的转移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通过研究英语到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如何利用现有知识来理解和使用新语言。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开发更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

其次,从实践角度看,英语语音学习向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许多德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发音是学习德语的困难之一。这是因为英语和德语的语音系统非常不同,而这些差异往往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英语到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现象,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在英语中使用一些发音相似的单词来帮助学习者掌握德语的某些发音,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德语。

6.3. 研究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和代表性有限。本研究包含21名学生,样本量很小,不能代表所有德语学习者。在样本代表方面,所有参与者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和学院,不能代表其他地区的德语学习者。

其次,本研究的持续时间有限。该研究持续了1周,尤其是个人访谈仅持续了2天。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探究详细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曼. 三语习得视域下汉语和英语对法语学习的负迁移及对策[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1): 72-76.
[2] Ringbom, H. (1987)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ultilingual Matters, Clevedon, 112-113.
[3] 科尔布·纳丁, 米特罗法诺娃, 娜塔莉亚·韦斯特加德, 玛丽特. 第三语言习得中的结构相似性[J]. 双语的语言学方法, 2023(5): 607-613.
[4] Chen, K. (2021) Language Transfer from Second Language English to Third Language French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dvance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3, 68-74.
[5] Odlin, T. (2001)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m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