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消极国家观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State View in Neoliberal Thought
DOI: 10.12677/ASS.2021.108276, PDF, HTML, XML, 下载: 374  浏览: 567 
作者: 杨青青: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思潮消极国家观国家干预市场调节New Liberalism Negative State View State Intervention Market Regulation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以经济危机为契机,古典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乘着时势东风再次兴起并发展。这是一种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社会和市场经济充分实现自由的消极国家观理论。文章通过系统讨论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消极国家观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等以期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提供启示或建议。
Abstract: From the end of the 196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1970s, with the economic crisis as an opportu-nity, the negative view of the classical liberalism took advantage of the prevailing trend to rise and develop again. This is a negative theory of the state that opposes state intervention and advocate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freedom in society and the market economy. 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rise of the negative view of the country in the neoliberal trend of thought 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or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文章引用:杨青青. 探析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消极国家观[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8): 1999-200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8276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理论思潮趁机侵入。其中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政策和理论方面提供有利指导的同时,也给我国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加强对西方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解析,有利于我们对其持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态度。

2.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兴起的背景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兴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主张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的需要,但是也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

2.1. 经济背景

2.1.1. 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和经济膨胀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上的迅猛发展,社会发展也愈加稳定。但是,万物发展必有一个循环周期,几十年后,凯恩斯主义慢慢浮现出许多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是,随着国家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大,政府开支日益膨胀,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逐渐下滑。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点燃了再生产条件的恶化的苗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高速发展中堆积起来的矛盾开始裸露出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于是,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学者们以此为契机大力宣扬自己的理论,他们认为,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不仅阻碍资本主义的有序发展,而且会滋生许多社会问题,威胁公民自由。同时,学者们又对凯恩斯所主张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了批判,认为“完全竞争”自由遭到破坏,且一切祸害的直接根源是经济的垄断化行为导致市场的自动调节遭到破坏。他们还提出恢复和利用市场机制才是国家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而不是把控限制市场,国家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消极作用。而此时,代表英美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利益的美国共和党里根和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先后上台执政,于是,凯恩斯主义被无情下架,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登上了英美主流经济学的宝座。

2.1.2. 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使得全球市场进一步被开拓,各国大跨国公司趁机崛起,发挥着主心骨作用,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实现了对全球经济的垄断,金融垄断资本随之出现。“金融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控制是为了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它要求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其开放劳动力、商品尤其是资本市场” [1],这在无形中挣脱了国内社会福利体制的束缚、打破了国外民族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等障碍。所以,“在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大公司大银行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尽管管制主义从长远看更能有效促进资本积累,更符合大公司的长远利益,但它们却更急功近利,更倾向于任何减轻税负、放松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对手进行有效的竞争的措施” [2],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不到金融垄断资本的要求。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能够满足金融垄断资本的需要。

随着冷战结束,原来国际上一直保持的均势被打破,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要追求更大、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为了切实满足美国的国家利益,民主为商业创造“世界安全”,商业也为民主创造“世界安全” [3] 的观点被提出。这与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所提倡的完全去除各民族国家贸易屏障,充分向跨国资本敞开自己国内的偌大市场,实现贸易自由化与市场自由化观点不谋而合,充分保证了西方资产阶级利益,于是,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走向了西方主流学派的中心。

2.2. 政治背景

2.2.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体制的解体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兴起还得益于当时的政治背景。19世纪,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着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阶级对立也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俄国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发展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实行的按劳分配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充分有效地对全国资源进行调配,使得俄国经济一跃发展,这充分刺激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于是在第二战后开始纷纷效仿计划经济。但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国家经济丧失活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对社会主义的民主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苏联最终走向解。这也使得世界的社会主义潮流日渐衰落,加速了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在各国的传播。

2.2.2. 全球霸权主义的实施

20世纪90年代前后,拉美国家相继遭受到债务危机,急切需要进行一场国内经济的大变革。与此同时,震惊世界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给发展中国家的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真空状态,他们急需一种新的充满生机的经济思想和改革道路作为“路标”探索出崭新的经济繁荣。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出现正好有效填充了这一“空白”。于是,在发展中国家迫切需求与西方国家有力推广的双重影响下,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开始在全世界兴起并得许多国家的追随。

3.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内容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反对国家干预,其次是国家干预的范围规定,最后是国家干预的方式。

3.1. 反对国家干预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失灵和经济危机出现,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学者抓住机会对积极国家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过度的国家干预政策是导致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大力倡导“市场万能”的市场主导性效能,提出要以自由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目标。指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国家不干预经济是对经济最好的管理” [4]。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学者们认为市场和政府都存在失灵现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社会人”都是自私又理性的“经济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政府在身为人类组织的同时,也是由一个个既自私又理性的“经济人”组成,都会以自身所在利益集团的最大利益为主,而不是普通公民利益。所以,过度的政府干预带来的都是不好的结果。这正如布坎南所说,“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并非出自市场制度,而恰是出自政治制度” [5]。所以,他们提出,国家降低干预力度,给予市场充分自由,这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3.2. 国家应依据经济态势变化干预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存在,社会实践应根据环境动态而做出适时的调整。据此,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认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应依据实时的经济形势,增强干预的灵活性,不应过于死板。并且,他们提出,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政府应该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缩小到最小的范围,也就是充分给予经济和社会生活较大的自由权利,为国家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渐缩小政府干预范围,放手给予市场自由,保证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使得其不仅走出了经济上的滞涨困境,并提高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竞争力。

3.3. 国家应注重对供给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西方国家不应该将控制干预范围局限在需求方面,还应明白推动生产力持续前进的是供给层面,所以加强对供给的干预势在必行。在经济滞胀中,西方国家秉承了几十年的注重增加社会有效需求的政策发挥出来的效果越来越小。单纯加强对社会有效需求的刺激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境况,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学者提出,供给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要将国家干预重点转移到供给管理上,通过提高社会供给促进社会需求身为增大。这一理论摆脱了传统的注重刺激需求而忽视提升供给的现象,其新颖性得到了广大西方国家的吹捧。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国家有效运用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干预理论,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架构,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渐降低了经济滞涨困境的影响。

4.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对我国的启示

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作为一种西方思潮,它有可取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警惕的地方,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其采取科学的态度,结合中国国情,辩证地看待其理论,总结其给我们带的经验教训以及更深层次的启示。

4.1. 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潮

改革开放后,许多西方社会思潮传入我国。良莠不齐的思潮使得我国少数缺乏判断力与清醒认识的民众产生了思想混乱,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对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例如,某些西方国家为了推行国家霸权主义、变中国为其经济附庸,竭尽极力将新自由主义理论包装成为一种全世界通用的科学理论,这为我国的有序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迷惑。我们承认,改革开放初期,新自由主义中的一些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不是所有观点都适合我国国情,都能推进我国经济进步。因此,理性辩证地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否定中寻求契合点,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做的探究。

4.2. 市场自我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经济命脉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对经济进行适当地调控,但是不能掩盖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性,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短期内能够稳定局势为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并不能一直依靠政府把控市场方向。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将市场的自我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发挥机制作用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稳步向前。正如习近平书记所说:“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6]。

4.3. 坚定改革开放政策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时代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首先,从社会伦理方面说,每个人都有在法律规范、道德约束范围内正当谋取自身利益的权利,这是世界上的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正要求。如果政府对其加以干涉,就损害了人权。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制度,给予市场上的主体充分的自由权利。其次,从效率论出发,市场自发运行的效率远高于政府,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成功实践便证明于此。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市场如万能上帝一样的存在,它也存在着诸多缺点,如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等。市场自身所具有的缺陷就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为改革开放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个人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的活性得到增强。

5. 小结

在新时代的今天,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学术流派激荡交锋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迫切需要我们对传入中国的西方理论进行深层理解,尤其是成长在“马克思主义大本营”中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一代更需要对各类思想进行深刻学习与更深反思。所以,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观点对新自由主义消极国家观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对其进行批判性借鉴是我们目前的必做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7]。所以我们要充分学习利用这种思想武器有效促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梅荣政, 张晓红. 新自由主义思潮[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美]大卫•M•科茨.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M]. 李松玉, 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4.
[3] [美]比尔•克林顿. 希望与历史之间[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7: 25.
[4] 张才国. 反全球化的实质: 反对新自由主义主控的全球化[J]. 求索, 2009(7): 68-71.
[5] [美]布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110.
[6] 习近平.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N]. 人民日报, 2020-08-16(01).
[7]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2).